上海疫情让大家看到了外卖快递和团长的重要性,最近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京东的新闻,媒体报道称,京东调集了3246人增援上海,媒体把京东这种单向物流,比作是“自杀式物流支援”。 京东密集的新闻和传播,也不禁让大家在问,京东这么卖力,那美团、饿了么呢?盒马、大润发、天猫、菜鸟呢?他们都哪里去了?其实新闻少,说话少,不代表没有做事,上海疫情开始,小编微信里几个盒马员工就一直奋战一线,坚持送货。 根据资料统计,美团、饿了么、盒马、大润发、叮咚买菜这些平台,总计有超过上万名员工奋斗在上海的抗疫一线。这些企业从疫情开始都在驰援上海,只不过,他们没有京东这么高调宣传,也没有喊出那句,“自杀式物流”的口号。 “自杀式物流”,有人觉得悲壮,也有人觉得言过其实。 知名媒体人骆轶航评论说,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会搞自杀式支援。可以说这是“单向物流”,但不好说这是“自杀式物流”。前者抵达上海的京东小哥迅速成为当地的城内运力,后者则默认成为被隔离管控的对象,提升防控成本。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直很高调,东哥开口闭口就是“兄弟”、“情义”,写信喜欢用感叹号。他也喜欢把话说满,他说,“永远不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今年大裁员的时候,京东又会把裁员美化成“毕业”,东哥还说过,“要让京东卖假货的店家倾家荡产”… 可以说,京东的传播语言,一直是个性鲜明,情绪饱满,有力度,甚至隐藏某种暴力。这能引起一部分受众强烈共鸣的同时,也容易招来另一批人的反感、反对。 刘强东和京东,一直以“异类”、“反抗者”自居,京东企业也一直将自己塑造成“体制外的新鲜力量”,这也是京东的形象一直隐约有“民粹”倾向的根源。例如创业初期,在鱼龙混杂的中关村独树一帜,电商时代又以“自营正品”、“自建物流”两个标签崛起。异类与反抗者的心态,成就了京东,即便功成名就也会继续强化和巩固。 京东和刘强东给人的感觉是,永远的满腔热血,永远的壮怀激烈。 所以,这次上海抗疫,京东将自己塑造成了拯救上海的孤胆英雄,甚至推出“自杀式物流支援”的新词,也就顺理成章。 京东的本质,是零售商,并非互联网,要管理好庞大的物流人员,它也需要这种强力的语言。刘强东一直称员工是“兄弟”,也是因为京东并不需要向腾讯那样,称呼彼此英文名,或者阿里的花名——英文名和花名,与“兄弟”一样,都在塑造某种平等,不同的是,英文和花名有把个人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切割的倾向,“兄弟”则是有把私与公通过感情混杂一起。 上海抗疫,最需要的是物流配送人员,在给予确定性的物质奖励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荣誉感、成就感。京东的崛起,本就离不开京东小哥的贡献。所以上海抗疫期间,通过媒体做大传播,合情合理。 只不过,这里也会延展出一个问题:英雄,是京东小哥,还是京东?荣誉归于小哥,利益归于京东? 从目前传播的链路来看,京东似乎更多的是强调京东,这次传播中更多的是京东系的“群像”,突出京东的形象,而非快递小哥,甚至迫不及待地,一大早就喊出了那句,“这次疫情,我们都欠京东一个PLUS”的话。 这句话,应该等上海疫情结束再说,抗疫胜利了再提。好人好事都还没有做完,就要对方以身相许或涌泉相报,如此不够真诚。 那么为什么京东要这么高调地宣传自己?还要拼命塑造出“自杀式”物流的悲壮形象? 除了给京东小哥以荣耀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给京东打气,做广告,做宣传。因为疫情期间,京东在被上海消费者骂惨了! 上上周末,京东CEO在某群里的聊天对话,被意外截图流传出来。网友看到纷纷给京东点赞,上海消费者更是充满期待。这天开始,京东在购物直播间上也打上了支持上海地区下单配送的字样。不过4月11日开始,情形陡转直下,许多上海消费者在微博、微信上对京东提出了质疑,甚至不绝于耳的谩骂,他们纷纷晒出订单信息,有的订单排期到了22号发货,有的订单排期到了24号发货。 一位上海朋友说,“现在买不到菜的用户极其焦虑,其实能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我们也乐见,对外说的12号配送,一直延期到22号、24号,可用户等的都是救命的粮啊”。从“京东来救我们了”到发货延期,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上疫情的压力,也就有了上海网友们对京东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了。 互联网上大家对京东这么高调的宣传,也有不同的意见,小编惊奇发现一个现象:上海用户对京东更多的是批评和质疑,而上海之外处于非封禁的用户,表现出更多的是对京东的支持和认可。 另一位上海朋友总结说,京东处置问题可能是,“前期降温不足,后期用力过猛”。因为京东在上海被骂惨了,所以想找回面子。 这种“自杀式物流”的宣传,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上海的用户还在骂京东,外地的用户都觉得京东在很努力地抗疫。 当然,也有相对理性的人,他们认为,京东这么高调又夸张的宣传,无非在邀功。 现在问题来了,你认可,京东的高调宣传吗?你觉得,京东是在给快递小哥加油,还是在邀功抗疫?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