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音乐类综艺越来越多,但总体而言总是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
而观众对于音乐的需求,普遍来说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因此他们对音乐的“触动点”与需求比较简单直接,只要“广为传唱、旋律好听、歌手唱得好”,那这首歌就是观众所喜欢的。
为迎合观众的这一喜好,各类音乐节目采取的办法也总是大同小异,不是找老歌翻唱,就是玩新歌推广,极易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感。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梦想的声音》的出现为越发显得变化不大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
观众惊喜地发现,这档节目中选手选择的歌曲通常都是一些没听过的或是很少被传唱的、非常“不一般”的歌曲。经由几位导师的讲评后,大家才豁然发觉,原来这些“陌生”的作品才是真正考验唱功的歌曲,再通过《梦想的声音》这个舞台真正得以走近大众。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梦想的声音》敢于从愈发同质化的音乐类综艺市场中另辟蹊径,以引导者的姿态,带领观众逐步走向更为专业化的音乐领域。
音乐类综艺已走过讨好观众的阶段,进入引领观众的全新环节
从音乐类综艺兴起至今,已过去十余年的时间。但直到近两年开始,这类节目才逐渐开始从本质上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最早出现的音乐节目形态中,选秀造星是最为观众喜爱的类型,以最初带起全民选秀热潮的“超女快男”为典型,其核心便是为普罗大众创造出一个他们所喜爱的全民偶像。
在那个阶段,观众似乎并不十分重视音乐技巧本身,而是把关注点全部集中在偶像明星的身上,虽然是音乐类节目,但除了唱功外任何一点能吸引观众的特质,都足以令带有偶像潜质的选手“火起来”。
为迎合观众喜好,这类节目往往会在大众所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弱化对唱功的追求,更侧重于以选手的人气高低来论长短。一段时间内,音乐类综艺更重“造星”效果,似乎已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
但自从“为你转身”开始,这一类选秀方式逐渐将观众对音乐节目的关注点拉回到音乐本身,它们引导观众关注歌者的音色与技巧,以唱功来“赋予”歌者同等的人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导观众理解音乐本质,才是一档音乐类综艺真正应该完成的使命。
时代在发展,“为你转身”类的音乐节目也变得越来越多。观众的需求在经过几乎同质化的各类音乐节目的反复洗礼下,也在逐步提高,“好东西吃多了口味自然变得挑剔”。这时,《梦想的声音》的出现,无疑为已经变得波澜不惊的音乐类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它同样注重音乐本身,但却以别出心裁的讨教模式带领观众进入到音乐节目的又一全新阶段。
《梦想的声音》弱化导师与选手高低分明的层级感,以“讨教”作为二者交流音乐的主要形式,导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被讨教者的身份接受选手讨教。这就在弱化导师所具有的明星效应的同时,引领观众将更多目光聚焦于歌曲的改编、演唱与切磋上。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并不为观众熟悉的歌曲,在经过改编后又重新焕发了二次生机;一些此前根本没听过的歌曲也在改编后开始被大众传唱。经过这些有意识的引导,观众也越来越关注到音乐本身的魅力。
总有人说现今的音乐类综艺在火爆程度上已经大不如前,但实际上此类节目只是处在一种转型期的爬坡阶段,从过去的讨好观众“赚吆喝”的模式,进化到现在引领观众且关注音乐本质的又一全新阶段。
除了选歌“不一般”,对专业知识的输出“也不差”
看过《梦想的声音》的观众,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在每期节目中,无论是导师还是素人歌者的演唱,都会带来一种专业演唱会的制作水准和视听效果。
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无疑要归功于节目背后一直默默付出的编曲与舞美团队。正是经由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会为舞台上的每个演唱者平等地提供最为专业的音乐保证。
在这一季节目背后的音乐创作团队的名单上,几乎涵盖了半个华语音乐圈的顶级人物,如陈建宁、王治平、易家扬、许环良、董冬冬、陈国华、刘效松、崔恕、江建民等音乐大拿。
关于如何为素人歌手提供最大的助力,《梦想的声音2》的音乐总监刘卓是这样说的:“在选歌上尽量给素人歌手选择一些传唱度较高的歌曲,这样比较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当然在改编上难度也会更大。除了帮助他们设计唱句、编辑内容,有时候还要教他们怎样唱歌,具体到怎么发音。”
以强大的编曲能力为依托,选择那些更易注入感情、考验唱功的音乐佳作作为表演的曲目,这也正是为什么素人歌手每次选择的歌曲都不是那些广为流传的“口水歌”的原因。
当然,在带给观众一场场视听享受的同时,导师们也在有意识地传输一些专业化的音乐知识,进而在观众的固有思维中注入更多的理性认知,而不再只是“唱得好、不跑调、感情饱满的就是好歌”这种简单、粗糙的浅层次理解。观众会更加专业地、深入地、透彻地了解到演唱者的真正实力,从而更贴近音乐的本质。
比如之前的节目中,张靓颖演唱了孙燕姿的《我要的幸福》,观众在演唱结束后十分惊叹于张靓颖的唱功,可这只是因为在固有认知里觉得这首歌“非常难唱”、“孙燕姿的歌向来都很特别”。直到听过了导师林俊杰的解释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算是华语音乐中的一个创举,它开创性地使用了5565节拍,演唱难度非常高等等专业知识。
通过导师们一次次的专业讲解,属于音乐的独有形态才逐渐在观众们心中清晰起来,也在无形中空前拉近了观众与音乐间的距离。
音乐节目将摆脱综艺的外衣,向更专业化的音乐节目发展
以《梦想的声音》为典型,不难发现今年的音乐类节目似乎都开始有意识地偏向专业性,去引领观众进入一个更深邃也更具内涵的音乐世界。
按照这一趋势来看,也许未来的音乐类节目会逐步脱掉综艺的外衣,向着更专业的音乐点评、更贴近大众的无障碍交流方向发展。
如果将超女快男等一些以素人选秀为核心的音乐综艺划分为音乐节目的1.0时代,将专业歌手实力比拼的音乐综艺划分为音乐节目的2.0时代,那么《梦想的声音》显然已经开辟了一个音乐类节目的3.0时代。它不仅创新性地重新设置了素人与明星的“舞台位置”,更是以赋予歌曲生命、科普音乐知识为己任,成为实至名归的完全属于大众的“音乐导师”。
熟知《梦想的声音》节目规则的观众都知道,在这个完全以音乐为中心的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将自己定义为“综艺咖”,素人来到这里是为了向导师“讨教”,通过学习、交流、切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而导师来到这里则是为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帮助素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音乐,在二者一来一往的探讨过程中,观众也在一步步地走近音乐的本质,贴近音乐的核心。
总的来说,《梦想的声音》是一档只需要“好好唱歌”的节目,而不需要任何的“表演”成分,脱离娱乐综艺的圈子,迈向更为专业化的音乐表演和创作领域。这或许也将成为未来音乐类节目的全新走向。
“音乐的唯一目的就是传递情感,如果缺失这部分,这个音乐作品就是不成立的。”从导师素人到编曲舞美,《梦想的声音》以其独特的视角,自始至终都在向每个喜欢音乐的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音乐是充满情感的,是充满专业性的,是值得每一个人关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