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周某人出狱了。 在入狱前,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惯偷“,然而如今却已经成为了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网红。就算你不知道他是谁,也一定曾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12年,犯罪嫌疑人周某因偷电动车被抓。 在媒体采访中,他给出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回答:“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语出惊人的“认罪语录”,自信满满又无所畏惧的态度(?),在加上周某颇具喜感的长相和表情,让这段视频迅速在网络蹿红。 在之后的几年,周某的“虚无主义”更是成为了网友们的戏谑对象,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他偷电瓶车的传说。 网友高涨的热情,让周某的出狱成为了最近关注度极高的事件。据红星新闻报道,目前已经有30多家网红、直播公司竞争与他签约,有公司甚至开出200万元的价钱。 不过根据目前的消息,周某并没有明确地收到网红公司的邀约。 而他自己也表示,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他也不会签约。“签了合约就是别人的工人,没有自由了,什么都是别人说了算。” 周某的态度让很多网友感到惊讶,更多的人认为,在狱中待了8年的他只是还没有领略到“出名”带来的种种红利,终究逃不过“真香”的定律。 毕竟,在网红公司的运作下利用名气进军直播界进行固粉和变现,已经成为了那些“一夜成名”的普通人的常规操作。 必须明晰的是,周某就算真的进军直播界或者短视频行业,也是 无可指摘的。 作为刑满释放人员,他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考虑到一些人在出狱后因受不了歧视而重操旧业,如果直播真的能让周某自力更生,甚至可以说是好事一桩。 至于“他的走红是鼓励违法犯罪”这种观点,更是无从谈起。毕竟大多数网友对他的追捧,还是基于戏谑和解构。 更重要的是,这种仿佛“天上掉馅饼”的名气是不具有持续性的。 而当名气被资本和大众消费殆尽后,传奇故事中的主人公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才是引人深思的关键问题。 回看过去的一些例子,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一些头绪。毕竟,因机缘巧合大火的另类网红,周某早就不是第一个了。 在他之前,有一个几乎同类型的例子,那就是抢劫未遂的著名败家子“大力哥”。 与周某一样,“大力哥”赵金龙的走红同样是因为在看守所的采访。穿着橘红色马甲的赵金龙翘着二郎腿,以演小品的气势讲述了作案过程,金句频出: “一天少花五百,我浑身难受。” “去几百米外上厕所也要打车,那是相当有身份。” “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必须得喝大力,大力出奇迹啊。” 与如今的周某相比,网友对“大力哥”的玩梗热情甚至更高。这段视频不断地被剪辑、传播,至今仍然活在各大视频网站的鬼畜区。 因此,赵金龙2015年末刚刚出狱,就有七八家传媒公司先后找他当主播。 据2016年成功签约赵金龙的公司员工介绍,根据他们的民调,当时的“大力哥”有2600万的粉丝量,影响力已经和一个二线明星无异。 然而如今5年过去了,”大力出奇迹“的视频依然隔三岔五被网友翻出来重温,但已经没有人再对赵金龙本人感兴趣。 事实上除了首秀外,他其余的直播都没有掀起什么火花。 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流量至上的运作标准下,所有内容围绕着大众的注意力产生。 而大家关注的是事件本身,不是身处其中的当事人。 换句话说,网友追捧的仅仅是新闻故事中那个搞笑的笨贼,那个穿着橘色马甲语出惊人的搞笑形象,而不是作为普通人的赵金龙。 签下他的公司明显也清楚这一点。尽管工作人员表示会尽量规避赵金龙抢劫的经历,但是在一开始为他开通的微博上,所用的照片依旧是穿着“号服”的模样。 然而赵金龙不可能永远是那个金句频出的大力哥。当他脱离了让他成名的那个语境,也就失去了流量的宠爱。 正如他在刚踏入直播界时说的:“我哪有那么多话把大伙逗乐了,不是谁都有这种能力的。” 即使他一直兢兢业业地扮演那个语出惊人的”蠢贼“形象,恐怕也很快会被网友厌倦。毕竟,大众的注意力永远会被更新奇的东西所吸引。 从“大力哥”的走红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各方参与的“流量机器”在一夜成名的网红身上是如何运作的—— 普通人因为某个事件而获得关注和流量;资本逐利而来,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流量最大化的挖掘和开发;大众在跟风消费之后对其迅速失去兴趣,转向下一个热点。 当大力哥作为一个“网红”的商业价值被榨干,他就成为了无数普通主播中的一个。 流量被创造、被消费,从他身上汹涌而过,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流量到来时认清它的本来面目。 在更多的例子中,直到猛然跌落时才会发现,以为自己已经得到的那些东西,从没有真正地握在手里。 2018年走红的“发际线”小吴就是个很好的代表。 本来是做房产中介的他,因为被理发店骗做发际线和修眉,一气之下去找媒体曝光。却没想到因为表情过于魔性,一下子成为了新一代的“表情包网红”。 成名之后,媒体的关注和商业的邀请纷至沓来。 尽管小吴一开始口口声声地说“不会进军娱乐圈”,并在采访中表示自己长得不好看。 但是从“羡慕明星的生活,可惜自己中考差了10分只能上职高”,到“心仪对象是赵丽颖那种女孩”,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成名之后的优越感。 “有粉丝见到我说,哇小吴你好帅。” 果不其然,不久后曾表态不进娱乐圈的小吴就“真香”了。 他开始上综艺,还拍了“时尚大片”,并将这些行为解释为“回馈粉丝”,一时之间成了比二三线明星还火的“大红人”。 然而几个月后,有女粉丝在网络上曝出自己和小吴的聊天记录,内容露骨并附带有不雅图片,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尽管后面小吴的堂哥出面称短信是自己回复的,原因是对方是男的,自己不堪骚扰才故意回怼。 然而这阻挡不了小吴的热度断崖式下跌,“粉丝”和资本以最快的速度抛弃了他,他从此再也接不到商业代言。 从个例来看,小吴的走红虽然短暂,但不仅让他还清了50多万的欠款,还有了几十万的储蓄,是一桩不算亏的“买卖”。 但其从走红到“凉凉”的全过程,却毫不掩饰地揭露了流量和资本的无情。甚至他是如何从顶端跌落的,也会成为这台流量机器榨取的对象。 小吴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是在去年的10月份。或许是尝到了当网红的“甜头”,他对记者表示,打算转型直播卖车。 然而,至今为止也没有他直播的更多动静。而事实上,当他上一次接受采访时,网友已经在抱怨 “这人还没过气吗?还报道他干什么。” 普通人面对流量的无力感,有时候体现为“短暂出名后被打回原形”,也有时候体现为“无法拒绝被消费”。 因为一段”针砭时弊“的视频而爆火的“流浪大师”沈巍,可以说是2018年最火的网红。 出名之后,媒体记者来了,拍视频的人来了,想找他做直播的人来了。沈巍每天都面对着挤得水泄不通的围观人群,他的“流浪”生活无法再继续下去。 平心而论,相比其他很多一夜成名的普通人,沈巍算是比较清醒的一个。 有网友说他身边的人是想利用他赚钱,他也会辩解:哪怕人家是来和我合作,有什么错吗?哪怕人家是想来蹭点粉,我能阻止吗? 直播中的沈巍。图自腾讯谷雨工作室 然而这清醒依然无法让他不被流量所影响。 一方面,汹涌而来的关注的确带给他世俗的成功。他拥有了更多的陪伴、更体面的生活、更多的钱。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他的痛苦:妹妹觉得他把家人当作“增粉的工具”,在短信中骂他“畜生”;他流浪的本意是想好好读书,但每天为了应酬而精疲力竭。 沈巍曾经在采访中说:“我现在所得到的东西,跟我得到的苦恼和痛苦,我看起来一点都不值。” 有些人觉得他是得了便宜卖乖,但也有人相信他的无奈。 “名气影响生活”更加极端的例子则是“大衣哥”朱之文。 尽管他作为草根歌手,不能算是莫名其妙就火了的网红,但并不能使他摆脱流量的裹挟。 由于成名后依然住在村里,他的家门口总是围了一群等待拍摄的村民。甚至不少人专门买了手机,把在网上直播朱之文当作自己的生财之道。 甚至有村民迟迟等不到他出门,就把大门踢开。当朱之文走出来时,众人又是一阵欢呼,纷纷架起手机开启直播。 村民责备朱之文“修路修太少” 面对这样的“出名”,朱之文大概并不想要。但当被流量盯上以后,没有人有能力说“不”。 说到底,在流量机器一次又一次“运作”中,稳赚不赔的往往只有资本。无论是“不打工”的周某、发际线小吴还是“流浪大师”,这些意外走红的当事人,不过用来攫取利益的工具人。 互联网的发展确实降低了普通人成名的门槛,即使你没有出众的能力,在网络时代也都有了某种“一夜爆红”的可能。 而这种爆红所带来的名声、财富极具诱惑力。尤其是对于成名前身处底层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辛苦工作一辈子都得不到的生活。 正因如此,草根的一夜成名甚至被一些人幻想成了某种“逆天改命”的有效途径。 网友对于周某人变网红的评价,其实也暗含了某种羡慕和不忿的心态。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力量却又极其无情。在真实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出名15分钟, 但也只能出名15分钟。 而大众永远都青睐最新鲜的段子。当故事在一遍遍解构、利用中被咂摸到无味后,无论是网友还是操纵流量的资本,都将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抛弃。 没人会对当事人的未来生活负责。 被流量盯上的人看似站在了风口上,却同时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甚至失去了选择平凡生活的资格。 一旦陷入其中,你无法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其共处,也无法决定何时开始与停止。 只能在属于它的节奏中,被轰隆隆地挟裹着前行。 曾经轰动全网的“锦鲤女孩”信小呆曾经在采访中说:“如果出现一位新的锦鲤,我没有任何资格给他任何建议。 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或许是——在流量机器全方位的挤压下,没有一个被选中的普通人能独善其身。 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独家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