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机构思考如何促进创新及监管数字化颠覆,消费者保护变得至关重要:白皮书 亚特兰大、香港和上海2017年9月13日电 /美通社/ -- 亚太地区跻身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银行限制贷款有关,然而,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新发布的一份白皮书表明,传统银行并不会成为科技革命的牺牲品。 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金融犯罪合规部经理Chris Foye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一些银行开始限制贷款,使得小型企业及社会的其它领域受到波及。由于市场需求未得到满足,加之客户期望的不断变化(包括客户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渠道),导致对实体基础设施的需求减少。” 在智能手机甚至某些社交媒体的普及程度高于传统银行的国家,金融科技将构成金融系统,即整个银行业的基础设施,而非其附带品。各个公司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 “英国和其他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银行业的挑战者’,它们颠覆了大型银行机构,包括众筹/P2P平台、支付处理平台和贷款机构。”Foye说,“然而,近年来,并没有任何迹象,也没有任何案例表明传统银行机构因技术颠覆者的出现而消失。” “在亚太地区,我们发现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建立了专注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生物统计学等技术的适用性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旨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而非取代他们。” 过去五年间,亚洲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54亿美元,约占全球交易额的20%及去年全球风险投资融资总额的43%[1]。此外,在那些三分之一收入来自金融机构的前100家金融科技供应商中,其中16家位于亚太地区,而在前9大供应商中,亚太地区占据4家之多。[2] 随着该地区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监管数字化颠覆的同时鼓励这种创新成为一个关键的挑战。 Foye说:“该行业目前担忧的一点是,这种创新的快速发展可能会以牺牲对消费者的保护为代价。此外,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并不遵循与传统银行相同的监管/合规标准。” “但是,这一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一些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监管和合规义务的银行已经建立了创新实验室,以对新技术进行试验,并评估其适用性与适合性。” 此外,监管机构也推出了监管“沙盒”,其中放宽了对金融服务公司的常规监管要求,使得它们可以开展实验。监管机构已将沙盒在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等地广泛部署。 “此概念的优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沙盒能够缩短服务及产品上市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并确保其中纳入消费者保护。同时,它有助于金融科技公司更好地了解他们在监管和合规方面的期望。”Foye说。 沙盒还有助于监管机构发展金融服务。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指出,其下属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表面上是为了开展“概念验证试验”而设立,但实际上也有利于该局“探索新兴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香港金融管理局履行职责的效率和效力。[3]” 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目前有望在监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了解你的客户(KYC)”等领域。大数据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获取更完整的客户信息,具体做法是在销毁不重要的或重复的信息之前,将不同的数据池收集并整合在一起。 “许多金融机构正通过相互协作以进一步推动此方面的发展,”Foye说,“尤其是在当前流程对时间和资源要求严格的KYC领域中。金融机构逐渐认识到,将员工人数与监管负担和客户数量相匹配并非一种可持续的模式,因此它们着眼于在不损害监管义务的情况下寻求提高效率。” 为此,一种实现的方法是采用一个共享的实用程序,它可以通过标准化的KYC来提高效率,筛查从各种机构中输入的大数据,而无需增加员工人数。 亚太地区的主管部门对这一想法持支持态度,甚至利用政府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库提供支持。印度尼西亚近期向金融机构开放了全国身份证数据库;印度正在考虑对其‘Aadhar’数据采取类似举措;新加坡已经基于官方运营的数字身份服务MyInfo对一个全国性的KYC实用程序实施了测试。[4] Foye总结道:“我们应接受金融科技的出现,因为它能促进金融包容性,服务于已经解除风险的领域,并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另外,我们必需确保证费者权益得到保护,以及金融科技遵循与该行业其它领域相同的监管/合规标准,以确保不会出现破坏金融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新风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