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开创性的昼夜生理节律研究获奖 纽约2017年10月4日电 /美通社/ -- 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基金会 (Nobel Foundation) 于10月2日宣布,洛克菲勒大学 (Rockefeller University) 生物学家迈克尔-杨 (Michael W. Young) 因为发现了昼夜生理节律的分子机理(控制着调节睡眠、饮食行为和新陈代谢的生物钟),而成为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与布兰戴斯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的杰弗里-霍尔 (Jeffrey C. Hall) 和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 共同获得此奖。 迈克尔-杨
杨利用遗传学来发现扰乱黑腹果蝇能力的基因突变,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适当地调节其内部生物钟,进而发现了它们的生化机理。果蝇身上发现的生物钟被证明在整个动物王国得以保留,提供了有关大脑如何将环境诱因转化成行为改变的见解。他的工作对理解人类睡眠障碍、时差机理和上夜班挑战有直接影响。 杨的实验室目前正在评估有节律的基因和蛋白质活动是如何在失眠和抑郁症患者的细胞中建立的。除了其它发现,这项工作最近还发现了一种可减缓人类生物钟的常见突变。带有这种基因“夜猫子变体”的人有着较长的生物钟,这让他们难以跟上24小时循环的正常节律。 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理查德-利夫顿 (Richard P. Lifton) 表示:“我很高兴诺贝尔基金会把奖项授予迈克(Mike,迈克尔的简称),认可他在昼夜生理节律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迈克和他的同事得到的发现提供了有关大脑响应环境诱因分子机理的见解,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进步。诺贝尔奖是对科学成就的最高认可,我认为没有人比迈克更应该获得此奖。” 理查德和珍妮-费舍尔 (Richard and Jeanne Fisher) 教授、基因实验室 (Laboratory of Genetics) 主管杨是洛克菲勒大学第25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除了杨,还有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现任教员,他们分别是:罗德里克-麦金农 (Roderick MacKinnon)(2003年)、保罗-纳斯 (Paul Nurse)(2001年)、保罗-格林加德 (Paul Greengard)(2000年)、甘特-布洛贝尔 (Gunter Blobel)(1999年)和托斯坦-威泽尔 (Torsten Wiesel)(1981年)。 杨于1971年获得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生物学本科学位,1975年获得该校遗传学博士学位。继完成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生物化学博士后工作之后,他在1978年被任命为洛克菲勒大学助理教授,成为洛克菲勒大学研究员计划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Fellows Program) 的一部分。杨在1984年被任命为副教授,1988年被任命为教授,2004年被任命为负责学术事务的副校长以及理查德和珍妮-费舍尔教授。 1987年至1996年,杨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的一名研究人员。他现在是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成员和美国微生物科学院 (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院士。杨获得过2013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Shaw Prize in Life Science and Medicine)、2013年威利生物医学科学奖 (Wiley Prize in Biomedical Sciences)、2012年马斯利奖 (Massry Prize)、2012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 (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2011年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以及2009年彼得和帕特丽夏-格鲁伯基金会神经科学奖 (Peter and Patricia Gruber Foundation Neuroscience Prize)。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