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馆内有一座精致的玻璃展柜一直围着很多人低头赞叹,这是什么呢?看起来并不像什么体量非常巨大的工艺品或者名画之类,然而它却成了天津馆内最为耀眼的明珠,这,不得不从一百多年前开始讲起……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 1878年清朝 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 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 ”,简称“大龙邮票”。 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下方标有“CANDARIN(S)”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发行量约100万枚。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 大龙邮票从公元1878年印刷到公元1885年底开始发行小龙邮票时止,共经历了8个年头,有趣的是在大龙邮票使用期间并无“大龙”这个名称,直到出现小龙邮票以后,集邮家们见到二者图案相似,但票幅一套较大,一套较小,为了区别,前者称为大龙,后者称为小龙。不仅如此,当时在中文里尚无“邮票”这个名词,而是称为“信票”,直到公元1899年左右才逐渐称为邮票。 正因为大龙邮票的印制时间较久,所用纸张来源不一,初期印刷的纸张较薄而透明,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印刷时间较短,但票与票间距离加大,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用的纸张较厚,邮票的间距缩小,称为厚纸大龙。第三期刚开始时齿孔光洁,后来成为毛齿,所以可以细分为光齿、毛齿两套。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刷色有种种变化,背面涂有胶水。不论哪一时期的大龙邮票,齿孔一律是12.5度,如果不是这个度数,就可判定是伪票或伪造的齿孔。 由于纸张尺寸的变化以及铜模逐渐磨损淘汰,所以后期的大龙邮票全张只有20枚(4×5和5×4)或15枚(如阔边3分银为5×3)了。 据在海关工作的西班牙籍集邮家绵加义记载,大龙邮票印刷总数约100万枚,由于已过去了一百多年,绝大部份大龙邮票已经销毁,目前保存在集邮界的已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各期的大龙邮票中,阔边5分银票印刷数量最少,纸张很薄而极易破损,品相完好的旧票已颇难得,新票属于珍品。 普通集邮家收集中国早期票时,不分薄纸、厚纸和阔边,甚至新旧混合(薄纸1分银新票较旧票易得),只要凑齐1分银、3分银、5分银3枚1套即应满足。大龙实寄封流传下来颇少,不足500枚。 大龙邮票从最初天津、北京等5个城市使用,以后逐渐扩充到宜昌、厦门、汉口、温州、芜湖、镇江、九江、宁波和大沽共14个城市。中国邮票博物馆藏有1枚大龙5分银票,销有英文朝鲜釜山邮戳,是枚孤品。 此外,曾见有1枚大龙3分银票销有清楚的广州海关小圆戳,估计是请求盖销票,因为大龙邮票并未正式发给广州海关。 世博会上,还有一场邮票珍品拍卖会,其中最受瞩目的拍卖珍品,乃是一系列的清代古典邮票,而当中最为珍罕的一枚首推“红印花加盖暂作小字当一圆”邮票(俗称“小一圆”)。它发行于1897年,存世可考者仅32枚,弥足珍贵。它不仅是中国头号珍邮,也是世界公认的世界级华邮第一珍品,拍卖前其估值为250万至300万港元。这枚邮票曾为美国和欧洲的知名华邮收藏家拥有。虽然说,这枚邮票是大龙邮票稍微晚一点的珍品,可是它们的弥足珍贵与在中国邮政史上的开创性地位是一致的。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天津馆内展出的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吸引了众多游客。据介绍,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在天津试办邮政,首次发行的邮票以中国传统“龙”的形象为图案,全套3枚。不管是出于对邮票的爱好,还是对这样一种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交融方式感兴趣,你都应该去天津馆,来看看我们中国邮票的老祖宗。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