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浅析地市报改版法则的“横竖撇捺”

来源: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3日 14:02 

     勿庸置疑,在中国报业版图上,地市报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族群。但这个群体不论好坏,都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它们的地理空间是既定的,生存空间却因为理念、人才、体制、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差异而变得千姿百态。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地市报普遍有一种顽症:小富即安,自甘落后,它们的世界更多服从于惯常的小政治语态,而不是按照专业姿态和新闻规律去建构报纸内容。

  可以说,报纸做不好不一定是坏了良心,但报纸做得让人看不下去无疑是可耻的。不管这份报纸置身什么样的环境,也不管这份报纸处于什么样的量级。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肘,地市报在内容生产上普遍乏善可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它们锁定读者靠的不是内容的吸力,而是渠道的优势。可喜的是,一旦地市报经过专业改造和市场竞争的磨砺,报纸的阅读快感和资讯黏性都在短时间内得到强大的爆发。如此一来,渠道和内容并举的报纸形态更容易深度锁定读者。

  自2006年以来,中国地市报业掀起了改版风潮。改版或者扩版、多元拓展或者整合营销,让一个个地市报在改变中觉醒和再生。事实证明,改了版的报纸依然属于那些地方,读者依然是那些读者,但是命运以及出口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从某种角度说,地市报这一轮的内容变革,首先要感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史无前例的冲击。因为,新媒体的强势威逼虽然缩窄了传统报业的空间,却放大了处于中国特色政治语境的地市报的渠道优势,也大大释放了这种区域型报纸的游刃有余的交互黏性,地市报的空间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这时候,内容的改造变得最为迫切也最为关键。究其根本,“内容为王”是所有优秀报纸的信条。而报纸改版需要真真切切的可持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指标,而要将其当作报业棋局的战略思维。

  因为,这个时代瞬息万变,办报纸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阅读感觉和商业模式,我们需要作出最精准的改变。因为,面对市场,改变就是一种适应能力,而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等重要。

  最棘手的问题:

  向新闻价值回归,让套话变成人话


  在讨论改版方法之前,先简单陈述一下地市报的现实困境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作为一份健康的区域报纸,它呈现出来的正常状态应该是:读者自发,媒体自觉,政府自律。如果三者能有良好的循环,我们面对的媒体生态就是非常良性的,但理想往往难以照进现实。

  最为明显的是,当前行政干预、人才瓶颈、资源制约、资金紧张、体制传统等客观因素,构成了地市报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对于受省级报纸挤压相对严重的一些地市报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

  一般而言,目前在地市区域,不管是党报还是都市报都承担着相当繁重的宣传报道任务。从某种角度说,宣传报道尤其是政务报道,不应该成为地市报的负担、反而要变成本土媒体强大的信源。但有个前提,就是要把这些资讯报道内化成百姓语言系统。但在当下大部分地市里,新闻稿件的摆布不是按新闻价值大小处理,而是依据领导排位确定报道的位置。
而大部分的地市报人,面对这种政治生态,普遍缺乏抗压能力和修补能力,绝大部分人遵循的依然是陈旧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模式,在这种内外因素不自觉的配合下,地市报纸上套话连篇,少见“人话”。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地市党报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受到严重制约,甚至呈现了党报边缘化的倾向,甚至地市都市报也在被随时随地异化。

  在有些人看来,都市报等同于新型党报,他们较少考虑不同类别报纸的功能区分。在这种思想的统领下,都市报历来宣传报道任务繁重,如果政务报道的量没有控制好,都市报的定性就会被异化——“大报不是大报,小报不像小报”的怪现象就出现了。加之,地市都市报身处熟人社会,报人纵有办省级水平报纸的雄心,但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也不同程度束缚着自己的手脚,因此,地市都市报在舆论监督上往往难有大作为,而一份没有“骨头”的报纸,要长驱于民众的内心和激烈的市场,困难可想而知。
 考量地级市的政治生态和市场空间,在改版中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 理顺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寻求适合区域价值的新体系。这里的指向很简单,就是采编业务要向新闻价值回归。要做好这点,任何报纸都需要相应政治力量支持,而这种支持,除了需要报社与区域决策者的渠道沟通外,最重要的是,报纸要能够选择合适时机运用现代报纸手段去呈现当地中心工作——当地党委、政府力倡的大事,要想尽办法做好;党委、政府没有想到的要事,报纸要主动想到——事实上,这种新式的新闻包装手法和用心,更受区域领导者喜欢。总之,办报需有“官方验证”,政策才能得到政治支持。

  2. 革新报纸文本方式,倡导简洁易读的新语言。当前,大部分地市报人无视中国文字之美,粗暴对待读者阅读感受。报纸上尤其是党报上的文本呈现普遍硬化,文件体、讲话体和文人体盛行,这些非“人话”的表达方式已让读者深恶痛绝。因此,地市报改版工作中,文本改造是一项重点工程。

  3. 慎设高端定位,勿谈绝对“差异”。在当前国内的读者市场中,“高度决定影响力”之类高端定位,只适合于中央媒体、省级党报和一些特定的行业报刊,作为地市报,贴近就是力量。虽然一城一世界,但地方就那么大,读者就那么多,空谈“高端”的地市报,却变得高高在上而不懂贴近的真义,不在低处而未能领略世俗的奇景。也基于此,同城媒体过分强调报纸差异,实际上多少都会人为限制报纸的渠道建设和内容多样性。因此,就算同一报社的几份报纸,内容适度的同质化是必须的,只是发行渠道和新闻操作手法要坚决地实行差异化。

  4. 报纸品相融入本地,知时务者才是好报纸。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报纸,只有最合适的报纸。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读者秉性也未必相投。杭州最好的报纸可能在东莞卖不动,北京最好的报纸也许在杭州被冷遇,这就是地域差异带来的现实问题。而在不同市场的反应中,版面设置也可能不同。比如省级报纸携每天百版厚报来袭,在其A叠大做广义要闻时,地市报A叠就合适大做本城新闻加以区分;而某市要是仅有自家一份报纸,内容设置就可较灵活处置,不用过多考虑竞争对手如何布阵的问题。总之,通人性,见特色,实现情感融合,是改版的不二原则。

  5. 改版至境在于忘我:忘掉自己,多思读者。在当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业市场中,僵化的文人办报、企业家办报等思维容易忽略读者感受。我们别忘了,任何一次改版的宗旨,就是既不能丢掉老读者,又想要吸引新读者,所以,读者的需求是第一需求。要改好版,只有懂得摒弃私我,才能换来大境。

  最有效的流程:

  专业化操作+制度化管理+艺术化呈现


  作为市场化报纸,一切改版流程设计是围绕报纸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改版不仅仅是版式或视觉形态的刷新,它更强调一份报纸内容结构、版面分布、产品性格、文本建设等的调整升级。

  在当下,地市报因其特殊的地缘关系、独特渠道、再生时机而使其具有相当的空间感和敏感度。但在改版中,人才瓶颈、理念突破和制度创新依然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地市报。

  结合改版流程要素和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1. 更新理念。考察任何一种变革,多元利益和观念冲突是其进展不畅的根本原因。反之,如果一场变革,能产生先进的办报思想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事半功倍。

  在当今地市报发展趋势中,党报都市化是必由之路。“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九字诀的概念,还将得到进一步延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未来党报报型小型化也是必由之路。因为这种报型,才是最大程度符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而对于都市报来说,强调互动和整合营销已成历史大势。在这些潮流面前,各家地市报都可以结合本地特点提出使命陈词和系统思路。

  不管何方理论,思想能否统一也是改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科学“洗脑”是改版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各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集中内训,也可以邀请契合于本报改版方向的专家学者参与培训。在很多时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2. 确立预期。除了少数报纸在视觉或者内容微调外,现在的报纸改版,已不再局限于过往读者调查和局部内容调整的模式,而是变成牵涉市场调研、技术改进、人力资源占有等要素的系统工程,称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也不为过。因此,报社高层对内部的诉求一般集中在几个方面:内容要好(改进报纸可用性、使版面更容易操作、强化传播效果),预算要省,节奏要稳。很多报社还希望通过改版,整体搅动团队士气,激发报社潜能。如果从外部考虑,主要有三个诉求点:读者满意、上级肯定和客户认可。尤其在市场预期上,报社应该有一个广告拉动预期和发行带动预期,包括时间和数量等,都应该有个详备的方案。 3. 改造策略。明确改版的战略重点,根据改版需要作相应的人力优化配置。此策略的布局,应该对接新的办报理念,并在实际操作上有章可循。在这时候,报业文化和团队作风的升级换代也容易迎来最佳契机。因为为了一个集中的战略目标,寻求变革的报社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关键岗位引进关键人才。报业是一项残酷的事业,它只尊重也只承认结果,而结果的生成,必须依托职业报人的引入和现代报业文化的生成。在地市报,倡导简单主义、专业主义和理想主义,会让地市报这条小船或更好地华丽转身,或轻装上阵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4. 确立机构。在国内,改版一般由报社高层组织实施策动,但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业界一些先进智囊也逐渐参与到某些报纸的改版工作中去。由报社以外的专家来改版,借用外部的灵感和技巧来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改版之初,报社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对受众需求、市场走势作出科学的预测,从而制定正确的改版目标和运行框架。由专业的调查分析机构为报刊进行读者调查和媒介市场统计分析,进而制定改版蓝图,成为现代报刊改版运作的一种普遍方式。
 5. 制定方案。按精细化操作的模式制定方案,改版方案一般分总纲和系列子方案,囊括改版理念、版面指南、版式规范、稿件规范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改版时间节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很多报社总是一厢情愿选择1月1日、10月1日等“吉日”去改版,但在这些休假日里,还有多少人主动去看报纸。改版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得到实实在在的市场效果和影响力效益,如果做不到,不改也罢。按照目前市场的广告反应,每年的3月底4月初、11月或12月初是最佳的改版时间。届时,改版将在合适的时间内成为拉动经营的卖点。

  6. 实施评测。一般由总编辑(执行总编辑)靠前指挥改版工作,必要时可以较长时间连续值夜班,以确保风格稳定和细节规范。

  7. 修正坚持。在改版一两个月后,根据市场变动和读者反馈意见进行内容和版式修正。对那些在市场和读者中表现良好的栏目、版面和题材要给予长效优化。

  在改版的工作中,要警惕为了改版而改版的行为举止,不搞“拆迁办式”的改版方式。对于那些有良好传统和口碑的版组要传承并发扬广大,要倡导文字和视觉相得益彰的协作方式。当今社会,视觉就是生产力,不重视视觉的报纸终将被读者所抛弃。先进的报纸,应该倡导视觉优先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要善于扮演好“男主角”和“女主角”,彼此互为帮助,交相辉映。

  最实用的理念:

  本土就是主流,贴近才有力量


  地市报的发展有很多重要议题和锦囊妙计,在日渐激烈和复杂的传媒市场中,地市报能否越战越勇,方向是根基。根据地市报特点,现辑10大办报理念,供同行参考。

  1. 新闻彻底本土,操作精耕细作。地市报要极端重视本地新闻,本地新闻是生存的命脉,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地市报必须举全社之力将本地新闻一网打尽。此外,强势关注、报道本地人喜闻乐见的重大国内外新闻;凡是本地人想看必看的新闻,必须当仁不让地做足做强;凡是影响本地民生问题的非本土新闻,必须当仁不让做足做强;凡是充分启迪本地的非本土新闻和资讯,必须当仁不让做足做强。

  2. 强化故事文本,锻造温暖情怀。坚持新闻易读性原则,力求每一个版面、每一篇文章都从故事角度切入,强调现场感和人情味。这首先将体现在记者编辑的立足点上,平民化定位,力争成为市民的知己,市民的挚友。心中有市民,叙述口吻亲切,重视关注市民的生活,富有人情味;在字词的形式上,尽量少用或不用生僻词,标题通俗易懂,以此缩短与市民的距离。

  3. 锁定事件新闻,推崇独家新闻。事件性新闻是第一核心竞争力。不论本地新闻还是非本地新闻,只要是事件性的新闻,都能让报纸足具动感和张力,本地事件性新闻更是保持报纸信息量、速度感和异质性的利器。在实战和考评中,必须对事件性新闻严重倾斜,并态度鲜明地弱化“现象稿”和“状态稿”,防止报纸副刊化和专刊化。在战略上,副刊作为构建报纸品位而存在,专刊作为拉动经营而兴旺。

  4. 坚信策划为王,力主创意为魂。没有策划,当代报纸无法生存无法发展。策划分为活动策划和新闻策划。倡导动态式的新闻策划,推崇独具概念创造性的专题策划。要善于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读者关心的问题上、从读者的角度做文章,努力达到双赢乃至多赢,实现最佳策划效益。在办报路上以活动为导引,强势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以此锻造独特品牌。

  5. 着眼国际视野,嫁接当地情怀。积极发展国际国内题材报道,这包含两个方向:一是重点经营本城人必看的国际性事件,同时强化落地意识,将世界的事情拉近,帮助本城读者清晰地、贴近地了解世界性大事;二是在国内大事件面前发出本城的声音、发出本报的声音,强调主流大报风范和影响力,对重大题材的关注和投入要举全社之力进行谋划,打造强势声色。

  6. “四轮”强势驱动,着力品牌致胜。在报纸运作中,融合将成为报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要达到“内容融合”、“情感融合”和“渠道融合”,采编、发行、广告、品牌推广必须“四轮”驱动,采编通过内容影响市民,通过活动拉近市民;发行通过服务市民,影响内容提升;经营通过多次销售,实现报纸广告和品牌的双赢。

  7. 做好明日新闻,做好人物报道。什么是明日新闻?它不是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想,而是根据现实所掌握的情况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和分析,这是有现实依据和科学道理的预测。因此,倡导以前瞻性和思辨性视野深入挖掘宏观性和趋势性报道。报纸的价值不仅在于报道,更在于发现,发现独家新闻和别人看不见的趋势、方向和潜流,这也是做深度报纸的重要路径,在时政、经济和社会领域要特别注意。

 8. 坚持易读原则,革新阅读方式。我们就是让报纸上的信息易于获取和易于理解,要求新闻的处理有预见性,尽量用图片、图表来表达新闻内容,让读者通过图表迅速明白新闻的要义。我们要做的是,读者在时间很紧的时候,可以用5分钟、15分钟读完本报的主要内容;但如果读者有空,也可花2小时候来阅读本报。读者可以任意作出上述选择。

  9. 视觉优先原则,保持报纸精度。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一切为了更好地阅读。高度重视视觉系统,很好地把握图片拍摄、图片编辑和版式设计三者关系,把握好视觉和文字的关系。

  10. 强化每天热点,培育阅读期待。通过制造每天的“新闻强势”,形成天天有热点的生动局面,让报纸充满活力与张力,以此打造报纸差异化竞争的尖刀。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