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微软广告和尚扬媒介联合进行“未婚男性研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6月5日 14:08 

    摘要:2011年12月2日,微软广告和尚扬媒介联合发布了关于“未婚男性研究”的调查结果。

  2011年12月2日,微软广告和尚扬媒介联合发布了关于“未婚男性研究”的调查结果,此番内容包括未婚男性生活态度及网络行为等信息,并详细阐述了他们的上网习惯,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和选择,数字信息的获取习惯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动机及原因。调研范围覆盖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6个亚太国家及地区,共有4,200名年龄介于21至39岁的未婚男性参与调研。其中,中国大陆的调研对象超过1,000名。这次的调研结果,让人更加精确地把握未婚男性的偏好和习惯,从而利于营销人员制定相关的品牌策略和营销计划。

  亚太地区的未婚男性是一群非常值得营销人员和品牌厂商重视的人群。他们不仅拥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在朋友间拥有绝对的影响力。他们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被朋友视为“科技达人”,愿意尝试一切新技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亚太地区男性首次婚姻的平均年龄已经上升到32岁,说明未婚男性的人数越来越多。微软广告亚洲研究主管Heidi Lau表示:“‘未婚男性研究’为营销人员了解这一重要用户群和他们的上网习惯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数字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未婚男性的上网行为,以及他们如何获取信息可以帮助营销人员针对不同设备、提供合适的信息来加强品牌故事的推广。” MEC区域媒介洞察和研究总监Jon Wright说:“这次的调查非常特别,是首个针对未婚男性这个细分市场进行的深入调查。我们希望借助此次调查了解未婚男性如何与世界互动,他们使用什么设备,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以及如何获取信息。虽然每个市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但调查中的一些结论会影响市场营销人员制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

  “未婚男性研究”旨在让品牌及营销人员更好得了解他们的目标用户及如何更好得与其互动。调查结果显示了未婚男性的一些特性:

  调研结果表明,相对于亚太地区的整体调研结果,中国未婚男性对事业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29%的平均水平,比例高达36%。其次是爱情(15%)、家庭(15%)、财富(11%)和朋友(8%)。在即将步入婚姻时,中国未婚男性对事业(从36%升至40%)、爱情(从15%升至16%)和财富(从11%升至12%)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上升。令人吃惊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组建家庭的重要性反而下降,比例从15%下降到14%。

  其中,中国未婚男性习惯利用各种科技产品来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沟通、娱乐和财务管理等各类事务。他们会精心制定上网时间,甚至精确到一天的不同时段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哪些资源。

  在中国未婚男性中,笔记本电脑成为上下班途中社交活动的主要设备。上班途中,使用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的比例分别为51%和41%;下班途中,笔记本的使用比例稍有下降(48%),智能手机则略微上升(43%)。中国未婚男性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中,娱乐(47%)成为最主要的因素,习惯和与朋友联系各占20%。他们在线沟通的首选方式是电子邮件,目的包括处理事情(43%)、习惯(21%)和与朋友联系(19%)。除了上网社交和处理事务之外,网络游戏也是未婚男性上网的目的之一。谈到网络游戏时,未婚男性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心理。对他们而言,社交网络不仅是一个游戏平台,还可帮助他们在同类人群中体现个人竞争实力。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未婚男性人群中,玩免费社交平台或者智能手机游戏的人(62%)远多玩于笔记本电脑(34%)和家庭手持游戏设备(27%)的人。

  另外研究还表明,中国未婚男性对于资讯的及时获取和更新有强烈需求。72%的调研对象表示,资讯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事实上,他们每周至少上网一次,全面了解各类资讯,新闻96%,体育78%,娱乐八卦新闻75%。更有趣的是,对信息的渴望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新生活方式。

  基于这次调查结果,品牌厂商能更为清晰地把握未婚男性的上网习惯以及对各类电子设备的选择。为了获取最优的品牌推广效果,品牌运营商可为消费者提供一些能够(暂时)转移注意力的信息,或为他们提供做出艰难抉择所需的帮助;考虑到未婚男性的上网习惯相对固定,品牌厂商在增加资讯渠道时要慎重,除非它们是对现有资源的必要补充,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具体需要;从未婚男性对于游戏的态度可看出,这一人群具有争强好胜的特性,可以为他们提供与朋友一较高下,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提升营销活动的互动性;最后,品牌厂商必须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时机,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高效的营销效果。今后针对未婚男性而言,需要更多的心思和头脑,来制定群众喜闻乐见而接受度高的营销策略,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