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成功创业家如何处理危机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26日 17:42 

    摘要: 纵观各位成功创业家都有一点不尽相同,那就是都有着“冒险家”的特质,不但敢于面对危机,也善于处理危机。

  纵观各位成功创业家都有一点不尽相同,那就是都有着“冒险家”的特质,不但敢于面对危机,也善于处理危机。处理危机可不能单靠运气或者胆量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处理危机的能力才行。而成功解决危机的人,往往能够一举逆转局势,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投资科技公司已有二十年以上资历的成功创业家沙正治,喜欢将创业家与“哥伦布”相比。仔细看,两者还真的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哥伦布当年也是带着他伟大的航海计划,向欧洲各国皇室招募资金。拿了钱以后,找了一群人出海,连地图是真的还假的都不知道,完全看不到明天会发生甚么事,也看不到下一个陆地何时会碰到。本来要去印度的他,转错方向,反而发现新大陆。当然,哥伦布的“创业团队”一旦出海了,就无路可退;他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像“水快要喝完”或“船舱下面的人要造反”,一但“创业失败”,不只是宣布公司关门而已,自己和全体船员的宝贵性命也要赔上去,真是“恐怖创业”啊!

  不过,虽然是“恐怖创业”,哥伦布的信心不能因为危机有任何一丝的动摇,尽管他心中也不确定明天是不是就能看到陆地,仍然保持着冷静且乐观的模样,先度过今晚的大风浪,处理掉眼前的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成功创业家不只爱“宝藏”,同时也爱“大浪”。有大浪,才有一次又一次危机,每次击败危机,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成功创业家来说,愈挑战就愈让他兴奋,愈挫折就愈让他更有精神!

  自创软件公司、顺利卖给大厂甲骨文的周宏泰说,创业的时候,很多人跑来问他:

  “你创业是在干甚么?”

  “你每天都在自己公司做甚么事情?”

  一般人想得到的答案,都是像“管理”、“和客户谈话”、“开会”、“倒垃圾”。但对周宏泰来说,这些答案都无法一语点出创业的个中滋味。

  周宏泰说:“我每天在公司,都是在做‘危机处理’。”

  不用说,对方当然眼睛就睁得很大,哇,这么可怕!

  成功创业家潜在因子就热爱危机,因此不觉得这么可怕。这一重又一重的危机,虽让甫投入创业的创业富翁吃了一惊,却也是他们成功之后,最回味无穷的。彷佛没有这些危机,创业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多位成功创业家提到他们创业的过程,总要特别一提那些被他们“干掉”的各式各样的危机,显然,“危机处理”的能力,是让成功创业家最引以为豪的--

  周宏泰回忆,有一次,他突然发现银行里有一笔钱被冒领走了,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好在银行都有记录,很快就查到不是他们的错,通知银行处理后,很快就落幕了。还有一次,周宏泰和当时还是似敌似友的甲骨文公司的某个营业代表谈合作,见面好几次,和营业代表谈得很来,建立了不错的关系。眼看就快要签下合约时候,这位营业代表突然“人间蒸发”,不见了。后来周宏泰才知道,这位营业代表上周末觉得有点头痛,到医院检查,X光一照,医生发现他脑中有个小瘤,本应无大碍,马上上手术台开刀切除,不料手术失败,他竟在手术台上去世了。这桩悲剧意外,让周宏泰大感世事难料、不胜唏嘘;原本快谈成的一次合作机会,也因为营业代表的去世而中断,一年的努力化为乌有,得和对方重新建立管道。

  危机四伏,随便一个小小危机跳出来,就算不毁了公司,也会让从前一大段时间的辛苦全都白费了。除了上述外,下面列出其他成功创业家提过的危机。这些都还算是基本的,每个产业、每种技术和每个市场都还有它们自己危机。

  一、公司做到一半,突然冒出一个竞争者,做跟我一模一样的东西

  二、某间大了数十倍的公司宣布要做个新产品,突然向你挖角

  三、竞争者的律师突然告你侵权

  四、客户突然宣告倒闭

  五、房东不愿续约,限期搬离

  六、合伙人突然因故必须搬离这个城市

  自创多媒体经销公司并带领公司上美国股市挂牌的李慧,也曾经遇过很多危机。她自豪的说,每次危机,不但顺利的处理掉,还反而顺势让她的公司更上一层楼。

  有些人一听到创业的各种危险,就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对成功创业家而言,这样有如向危机低头,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低头的。“有人跟我说,你创业万一这个那个,会死掉!”李慧说:“这句话错了。身在其中的人最清楚,身为创业家,你是不可能随便就让它‘死掉’的!”

  李慧回忆,当时最大的危机,是被客户骗走一大批货。这个骗子客户很厉害,先一万、二万的货买了几次,取得李慧的信任后,突然说他要扩展海外市场,就向李慧赶订一批四万美元的货,要求快递,并在李慧收到他的支票后又马上另外订了六万美元的货。当时李慧对客户一次订这么多货确有点生疑,还特别去查了客户的银行账户,一看,还有五十五万多美元的现金,比李慧当时公司的现金还多。李慧心想,这样的客户应该不会坑我这家小公司吧?不放心的李慧,还特地打电话给这位客户,听见对方低沉又稳重的中低嗓音,听起来还蛮可靠,就信了他。

  就这样,总共十万元的货送到客户指定的国外地址,客户给的支票还没来得及进银行,隔天事情就爆发了,这家公司突然关门,负责人不见人影,多家经销商都被此人给骗了。他带着价值美金好几百万的计算机用品远走高飞,FBI到现在还抓不到。

  眼看公司好不容易赚的钱,突然间被骗走三分之一,这一两年的努力等于都白费了,听到这晴天霹雳坏消息的李慧,回忆当时她真的就“全身发软”,感觉像被“割下一块肉”,不敢回家跟家人说,想办法冷静下来思考突破危机。

  很快的,李慧又站起来了。她的结论就是,只要赚更多钱,这种小骗子就再也骗不垮她的公司。于是李慧不但没有被这“超级危机”打倒,反而变得更奋斗积极,增加工作时间,拚命的赚钱,而且还进一步的寻思“转型”的路,转而走向当时还在启萌阶段的多媒体硬件市场,把公司带到另一个境界。

  这么多危机中,最棘手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危机,而是在内部。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的杨孟佑表示,科技的创业团队,每个人都很有热情,但这热情常常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来说,创业初期,创业家个人魅力不够,公司品牌魅力也不够,比大公司弱很多。员工不确定明年这时候公司还会不会在这里,所以每个人前脚才刚进公司,后脚已做好离开的准备,人人都抱着“合了就合,不合就散”的准备。

  挖角,偶尔发生,都会重击公司。周宏泰说,有一次,再隔几天就要推出新产品的时候,有一位重要的工程师竟被竞争对手以更高的薪水条件给挖角了。当这位工程师递辞呈时,周宏泰实在要哭也哭不出来;若贸然加薪来留住这个人,对其他员工就无法交待,又没有钱来帮所有人都一起加薪,只好眼睁睁的看他离开公司加入竞争对手。还好,周宏泰在这波人事处理后,把公司稳住了。

  周宏泰说,人事方面的潜在不稳因素,一直到最后一天都还让他寝食难安。那时候,甲骨文已经通知他,准备把他的公司买下来。听到这好消息的周宏泰,紧张多于兴奋,因为接下来甲骨文一定要做“due diligence”,派人来公司把公司里大大小小的账目、资产、人员全都清点一遍,全公司的员工马上就会知道这个好消息。这时候,万一甲骨文看哪里不顺眼,突然取消不买周宏泰的公司,那这个“危机”就会真的将公司一拳击倒,员工士气一落千丈,所有的工作都不用做了。因此,周宏泰一直是伸长触角,天天都如临大敌,准备好要做最后一次“危机处理”,直到公司正式被卖掉三个月,周宏泰才可以喘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每个创业家都有他们“危机”的故事,而他们永远是带着兴奋来讲这个故事的。

  成功创业家,往往也是“危机处理”做的最好的人;每次的每个危机,其实都是在考验这位创业家。这些在最后能脱颖而出的成功创业家,也是在经历多个危机之后的“生还者”,成功创业家为了应付这些危机,已经养成一套不慌不忙的“见招拆招”的训练。

  硅谷成功创业家周宏泰曾透过他办的创业营来教导年轻人创业过程中的“危机处理”。他会丢出一个假设的危机案例,让每位学员设法解决,结果三十个人就有三十个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方法好,有的方法菜。就拿“有个竞争者跑出来做和你一样的东西”的危机来说,有的学员会直接反应就说,就“请律师告他好了”。周宏泰会请这位学员再多想一想,这真的是否已是最好的做法?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把视距拉远,或从其他角度看进来,这个做法是否有瑕疵?每个创业家在变成成功创业家之前,最好都能经过这样的训练,训练了一次又一次以后,下次出现危机,就能以冷静、果断、细腻的方式,见招拆招,一一的给予最适当的处理。

  拿到大量美国、台湾的资金在大陆创立电子设计公司的陈凯,也深深的感到,创业期间会碰到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他面对的方法,就是永远用正面和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先解除一个危机,再迎上下一个危机,“一个一个来”!

  “一个一个来”,恰也是创过几次业的焦生海的方法,只是他用得更出神入化,不但用来处理创业上的危机,也融入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一切事情中。兼任电机系教授的焦生海,以电机的专有名词“事件导向”(event driven)来形容自己这套“一个一个来”的处事态度:他平常准备好,遇到有危机,就跳出来面对挑战,把它解决了,回到原位,心平气和的等待下一个挑战。

  焦生海引了张草的《菜根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意思是说,风吹过竹子发出声响,雁子飞掠水潭映出雁影,但都只有一下就恢复原状。人的心也应该如竹林、潭水一样,事物出现在眼前,心才开始活动起来;事情过去,心就要归复原本的虚静,任何事不留痕迹。《菜根谭》这段话就说明了“一个一个来”的禅境,以“一个一个来”的态度来处理危机,再艰难、再多的危机,都可以用最沉稳的姿态破解。

  有趣的是,成功创业家之所以能这么不慌不忙的沉着应付各种危机,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有一股很强很强的信心,就算碰到再大的危机,看起来已经从“危机”正式变成了“失败”?成功创业家仍能在心里隐隐的觉得,情势到最后还是会扭转回来,他永远是最后的赢家,每一个挫败后面永远会有春天等着他--

  中山大学企管系教授刘常勇的《人才决定创业成败》一文中,就提到了成功创业家的这种“不怕失败”的冒险家个性。

  “创业势将面临艰辛漫长的学习曲线,唯有坚持不放弃与愿意不断尝试新方法,才有可能享受到终点的美好成果。这种愿意牺牲一切,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坚持,以及承受市场挫败的耐力,是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特质。”刘常勇写道。

  刘常勇举了毛泽东率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故事为例,说明创业家的“突破万难”的毅力就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当营运绩效不如预期时,他们能勇于检讨决策失误之处,遇到失败时,他们会从跌倒之处再爬起来。”

  有些人遇到挫败,会非常非常的沮丧。曾在报纸上看到,某人失业回家,带着小孩就在车内烧炭自杀,或者患上了忧郁症,自暴自弃,将积蓄全都赔尽,妻离子散。在许多成功创业家眼中,这样的做法可说是非常的不值得!好几位成功创业家,都尝过毕业后一年找不到工作,或中年失业,但他们不轻言失败,提起精神走上创业之路。

  多次创业成功的黄炎松,在创业之前,曾在尝到被解雇的痛楚。黄炎松说,那时候已接近四十岁,被解雇,没有天塌下来绝望的感觉,一意往好处想:“还好嘛,这是在不到四十岁发生,不然等到五十岁就惨了。”并把这个人生最大的危机,化为力量,“没关系,这次想办法解决它,让它下次不要再发生了!”于是,黄炎松奋起创业,成了成功创业家,让“裁员”这种倒霉事真的再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黄炎松认为,每件挫败发生之后,不可能完全没有机会扭转回来。“虽然你现在穷得一毛都不剩,你怎么能保证,下一秒钟天上不会突然有一个金块掉下来?”抱着如此乐观精神的黄炎松,在创业的过程中,果然就会有一块又一块的“金块”,适时的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成功创业家陈宏也深深相信,每段低潮、挫折的背后,必然有它值得乐观的一面。陈宏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其实,我们现在一直在看到的“全球化”现象,本身就是低潮过后所出现的“春天”。因为本土造价昂贵,让一些成功创业家的公司愈益难与竞争对手抗衡,于是聪明的他们,就想办法将生产线下游的部份一段一段的外包给其他国家,就让了全球多个地区有机会在新经济中大显身手。“所以,低潮也代表着机会。”陈宏说:“整个外包(Outsource)产业,都是低潮所带来的生意机会。”

  既然成功创业家常有“不轻言认输”的精神,创投家在投资一位创业家前,可以用这特质来测试眼前的创业家是否经得起考验。曾经创业成功、现为硅谷知名创投家的陈劲初,就常常故意泼出几桶冷水,出言“刁难”一下来向他要钱投资的创业家,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你这个技术,我看大概不行吧?”

  “你提出的这个商业模式,我觉得太天真了一点?”

  “你看,这里、这里,好像都有问题!我看你还是回家好了。”

  有些创业家,一听这样的批评,当场就愣住了,然后就会很沮丧的模样,不想再辩论,就走掉了。像这种创业家,就算他的想法再高明,陈劲初依然认定,他对自己的想法不够周全、不够信心,无法承受大风大浪。

  反而是有些创业家,听到陈劲初的批评,不但不沮丧,反而更有精神,和陈劲初辩论了起来。陈劲初可以感觉到,这位创业家是非常的“渴望”想把这个想法变为实物,渴望到了已经听不进别人的话的程度。所以,很多创业家可能都会发现,每当筹募资金快要成功的时候,往往都是那些最常骂你的人给你钱,而那些对你很好的人,反而一毛不拔。原来,这都是创投家是在测试创业家对他的想法的坚持度。

  陈劲初说,从对危机的态度,不但可以预测创业家会成功或不成功,也可以测试究竟这个创业点子是否是这位创业家自己的想法,抑或是他从别处“抄袭”来骗钱开公司的。那些抄袭他们点子来骗钱开公司的人,一碰到危机就会马上退缩,不可能坚持下去。唯有那些真的想出这个点子的人,才会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带着它冲破一重又一重的危机。因此,一般人想出一个很棒的科技点子,都不敢跟别人分享,怕被偷走,陈劲初认为可以不必这么害怕。就算被其他人偷走,他们也不可能多珍惜它,最后还是只有原创者会走到终点线。

  最后,有趣的是,当我问成功创业家最尊敬的人是谁?他们不约而同的对于那些“不轻言认输”的奋斗家,非常推崇。好多位成功创业家都觉得,在创业的过程中,只要有这个“不轻言认输”的精神,表现出来了,就可以说此人是个成功的创业家。其他行业里亦同,“不轻言认输”的人,最受成功创业家景仰。

  公司上市后又开了两家光电公司的龚行宪觉得,人生没这么简单,愈到困境总是难免之事。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总是在愈困难的时期,就会愈乐观。龚行宪特别喜欢美国九一一事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朱利安尼在危机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让每个观众看到他力求沉稳、镇定的样子,让美国民众觉得好像甚么难关都可以度过。另外的例子是电影“美丽世界”,主角是一位得了精神分裂症还发明出重大科学理论并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龚行宪认为更值得钦佩的是他的老婆,老公患精神病,还能力排万难的独立抚养小孩长大。“这就是成功。”龚行宪说。

  沙正治最喜欢讲的故事,是二十世纪初的探险家夏柯顿(Earnest Shackleton)的故事,这故事后来也被美国多间商学院拿来做为教材。话说夏柯顿带了一个探险队到南极,本来打算用雪橇横度南极洲,还没到南极,他们的探勘船就被冰块给封住去路,船身被冰挤垮,他们被迫弃船,乘三艘救生艇,划到一个小岛去待援。夏柯顿安顿好船员,带了六个人,靠六分仪和天上的星星,想办法划到另一个有捕鲸船的小镇求援,不料港口已经结冰,他们只能在另外一边靠岸,还得攀爬过一座冰山才能到港口。最后,夏柯顿让每个船员都获救了,没有一位死亡。

  听起来乏味的故事,几十年后突然被传开了,因为后来一直有探险家想试试当年夏柯顿所走的路线,但总是被南极的大风浪给吓退,也从未有一人能从那个小岛的西岸,爬过那座大雪山到东岸。后人都不解,到底夏柯顿当年是怎么做到的?

  夏柯顿碰到很多危机,但危机只会让他更坚强。虽然前面的路完全未知,他还是一个一个危机的解除。后人再试的时候,因为已经知道有夏柯顿在先、知道这个岛与那个岛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再加上他们也没有夏柯顿当年的毅力,所以没有一个能重复夏柯顿当年的壮举。

  在某个角度上来讲,夏柯顿没有依计划用雪橇横度南极,所以他的探险计划完全的失败。但夏柯顿其实又是史上最教人崇敬的探险家之一,他用他真正伟大的探险精神,写下了一篇比雪橇度南极还更璀璨千倍的故事。

  最后要拿来勉励读者的,是美国上市公司的叶炳辉,以整整十年的时间成立他的第一家公司,又经过另外十年的时间来让公司成功的上市。硅谷记者卲丹在《扭转乾坤》一书中提到,叶炳辉在1979年就写出了第一份创业计划,找到团队,七个人开公司,被创投不客气的评为“乌合之众”,没人相信叶炳辉这套未经证明的技术真的可以做出来、卖给客户。一连串灰头土脸的失败后,差一点能够和宏碁合作进入半导体市场,后来还是没谈成,梦碎。十年间,叶炳辉的创业团队慢慢的散了,最后,连仅存的一位友人也离开了。

  然而这些挫败都还打不倒一心想创业的叶炳辉,他豁出去,以房子作抵押,找到另一位友人以二十万美元投资,创办了他自己的电子设计公司,再由台湾朋友投资五十万,慢慢扩大。好不容易有了这家公司,还是问题多多。他跟着潮流做记亿卡,想与硬盘机相抗衡,但却叫好不叫座,92年计算机大展,意识到产品缺乏市场,此时手上只剩二十万资金,虽然开发两三个产品,仍无起色,让他紧张到晚上都睡不着觉,情况一直到后来拿到硬盘大厂的资金才扭转,并在公司再度面临存亡之际,赶在1995年上市,美国媒体还曾特别报导叶炳辉“四十五天上市”的传奇。后来,叶炳辉开发四十多个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履创佳绩。过了这么多挫折,叶炳辉终于还是做起来了!

  多次创业的硅谷创业家菲德(Michael Feder)表示,“永不放弃”就是成功科技创业家的致胜之道之一。“这并不表示不要放弃一个做得不好的专案,也不是固执得不认输。”他说:“而是永不放弃这‘追求梦想’的过程,无论有再多危险,都会克服。失败了,跌倒再站起来。成功永远有过来的一天。”

  从上所述,成功创业家如何界定其标准?不是“成功”,而是“失败”。更进一步地说,不是“失败”,而是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所采取的行动和策略,并成功逆转局势的能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