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实名制大限后企业微博营销受阻

来源:梅花网  发布日期: 2012年3月16日 16:14 

  众所周知,2012年3月16日是微博实名制最后截止日期。不少已经在使用微博的企业开始忧心忡忡,因为他们中的粉丝中有大量水粉或僵粉,因为他们一些帖子的转发数是水粉自动转发。在这一天来到之后,靠水粉、僵粉生存的企业怎么活下去?

  一、微博实名制大限

  微博实名制相关规定最早见于2011年12月16日,当时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出台,其中要求微博客用户必须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后,才能使用发言功能,并要求微博网站,在三个月内对现有用户进行规范。

  随后,2011年12月22日,广东省试行微博实名制,包括腾讯网在内的七家试点网站被要求实行微博用户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当时,广东与北京不同的是,腾讯只需对新用户执行实名制,对以往注册的老用户暂时没有要求;与北京相同的是,微博用户均是后台实名,前台发言可以自行选择实名或者昵称。

  接着,2012年1月1日起,新浪微博注册环节加入了身份信息比对功能,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如果信息比对没有成功,注册后只能浏览,如果要发言则需要重新验证身份。

  2012年2月7日,贯彻《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座谈会召开,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及凤凰等均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上,北京市网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16日前,北京市要完成规范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工作,3月16日后,北京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将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

  这意味着,如果你拥有微博账号,但是你没有通过实名认证的话,那么,在3月16日之后,你将变成访客,只能浏览微博信息,而不能转发更不能发言。

  二、水粉活动将受限

  实际上,对于3月16日这一微博实名制大限最担心的应该是企业,特别是那些靠水粉支撑着的表面风光的企业官方微博,而他们担心的实际主要是三件事:

  1、靠水粉、僵粉制造高转发数将变得十分困难。实名制将可能将对那些水粉、僵粉的权限受到限制,那么那些靠水粉、僵粉制造微博帖子热闹假象的企业微博将风光不再。虽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原有的水粉、僵粉,但其作用将大打折扣,因为他们不能转发信息了。

  2、靠购买水粉、僵粉增加粉丝将变得越来越难。对于多数微博平台而言,新的水粉、僵粉的产生将越来越困难,因为这些账号可能无法通过真实身份验证。此时,那些靠购买水粉、僵粉而获得大量粉丝数的企业的情况将大幅减少。即使还有一些原来的水粉、僵粉,但将因关注人数到极限而失去“销售”价值,同时水粉、僵粉有进一步被清理掉的可能。

  3、微博中的水粉、僵粉将无所遁形:过去,水粉、僵粉可能乔装打扮,可能发布一定的信息,可能转发或评论一定量的信息,但现在除了可以关注、被关注暂时还可以之外,发布、转发及评论数都是0,这将使水粉、僵粉被一般用户很容易认出,那么过去惯于“浑水摸鱼”及“遮人耳目”的水粉、僵粉几乎将无所遁形。

  三、微博营销该咋办?

  在上述分析之后,许多依靠水粉、僵粉生存的企业开始担心:接下去这微博营销该怎么搞下去?没有了水粉、僵粉之后企业微博还怎么玩?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答案是,此时企业应该思考和想到的是:企业微博营销应该朝着规范的“正路子”进发,而摒弃依靠水粉、僵粉的“歪门邪道”。

  实际上,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积极探索研究研究微博营销方法的同时,也在相关论坛、及教学培训中不断呼吁强调重视营销方法的“规范化”问题,力求告诉企业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完成微博营销目标。

  可惜的是,一些企业仍然受到传统营销理念的影响,并且对微博营销的规范方法不熟悉。好在,长期研究微博营销的陈永东先生编写了《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并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当当、京东及亚马逊中国均有售),其中详细讲述了如何规范地进行微博营销规划、内容创意、活动策划、品牌塑造、客户服务、效果评估和危机公关等全过程的科学策略与全套规范方法。

  相信有规范指导的书籍与没有是有相当大的差别,且相应的指导书籍必须易读易懂,实操性及针对性强,这恰恰是陈永东先生这本著作的特点。预计接下去一段时间,市面上将会陆续有类似的微博营销指导书籍不断涌现。

  当然,微博还是新生事物,微博营销还是新的营销领域,有许多策略、方法与技巧还有待于继续探索,但是相信在一些专业人士的呼吁之下,在一些相对规范的微博营销书籍的指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微博营销将向规范化靠拢,而此时企业面临的微博实名制将被认为是“因祸得福”。

  如此想来,只有那些想靠“耍小聪明”生存的企业才会对微博实名制恐惧害怕,没有水粉、僵粉之后才更能考验企业微博营销的真实水平。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