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7日 15:24 |
“走过15个年头的都市报,在不断总结交流中实现发展和提升。今天在新媒体引发的新传播环境下,都市报走到另外一个关键性的‘门槛’。”“都市报迎接挑战,和新媒体共存共融,用新媒体实现自我突破多元发展,展示都市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这些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论坛一开始,《中国记者》杂志副总编辑文璐和现代金报社社长许群就在致辞发言中点明了论坛背景和讨论主题。
4月8日,围绕“报网融合、合作共赢、变革创新”,由现代金报社与《中国记者》杂志合办,宁波大学主办的全国主流都市报发展趋势总编辑论坛在宁波举行,《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新闻晚报》《江南都市报》《大河报》《燕赵都市报》《半岛晨报》《南国都市报》《新安晚报》《华商报》《海峡都市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潇湘晨报》《南方都市报》《贵州都市报》《辽沈晚报》《南宁晚报》《温州都市报》《银川晚报》等报的负责同志,网易、杭报集团网络部以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报刊、网站负责人出席论坛参与讨论。
探寻纸媒突破之道 集群式连锁发展
新华社现代金报社社长许群提出了对于都市报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集群式连锁发展模式,将是大报的突围之道。
许群说,提出“多媒体品牌战略”的南方报业、拥有“十报六刊三网站一出版社”;《北京青年报》目前拥有“十报四刊二网”以及多家公司,包括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商报》《华西都市报》《半岛都市报》等都是在做大本报后,复制培育分刊、子报,形成集团化运作,实现做大做强。
许群通过分析这些成功例子,认为建立大报框架下的子报集群,也就是以一报独大,有实力后不断裂变、拓展,进行连锁式、集群式办报与扩张,这是大报特别是主流都市报今后发展的方向,是符合互联网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
为读者选新闻精品
“纸媒要为读者选新闻精品”,《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说。为什么现在大家爱看网络不爱看纸媒?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好多在网上看得到的东西在平面报纸上看不到。“未来总有一天,这两个水平面会平衡。一旦报纸上也有读者在网上能满足的东西时,我觉得纸媒还会发展。”现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行量每年都有较大增长。为何能赢得市场? 纸媒有发展空间
《江南都市报》总编辑王少君认为:“纸媒在中国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不用过分悲观,大学生毕业后还是可以大胆到报社去工作;当然纸媒也不能高枕无忧,要主动转型,这样‘死的是纸,活的是报’,都市报可以提供新闻内容,向各类阅读器供稿等。”
大报变小报,厚报变薄报
《燕赵都市报》副总编辑刘学英说:“20年后,新闻骨子里还是新闻,但表现形式可能变成了网络,所以现在媒体根据受众的需要开始培育新的样式。”《新安晚报》编委何显玉称:“无论受众怎样变化,报纸还是会存在,但可能会细分市场,只针对有效人群投放,大报变小报,厚报变薄报。”
碰撞与交锋:质疑媒介融合
与很多总编辑看好媒介融合的“雄心勃勃”相反,《中国记者》杂志社编辑陈国权却从质疑媒介融合的角度阐述报业发展趋势。
他首先列举了报纸网站、电子纸、手机二维码、电子版、滚动出报等采用媒介融合理念的新媒介种类没有取得市场成功的例子,来验证媒介融合的不可行。认为:为什么媒介融合不能赢得市场?是因为媒介融合牺牲了独特性,比如,电子纸容量大、可保存;但是,它没有报纸便宜,不可以像报纸一样随意扔。媒介在竞争中需要把自身独特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够应对竞争。
“对于报纸来说,必须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一个小点上用上最大的力气,才能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对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也是如此,也必须把自己最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致力于一点,不应该及其余,才能成为某一方面的领先者。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而不是融合。”
他认为报纸“借鉴新媒体优势弥补报纸的短处”的战略是完全错误的,摆在报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安心地把报纸做好,把报纸的长处充分发挥,二是安心把新媒体的某个优势充分发挥,不要“融合”,试图做成“万能媒介”。“市场认可的不是融合,而是分化”。“报业的发展趋势也仍然是分化,数字化时代,为了应对新媒体的竞争,能更好地把握分化趋势,掌握分化规律,发挥自己长处,实现有效分化的报纸将成为竞争的优胜者而生存发展。”
《新闻晚报》主编寿光武则提出:“陈国权质疑报网融合,对于他的观点,我是既同意,又不同意。”他认为,从实践情况看,报网融合在形态上确实难以融合,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可以融合的。寿光武认为,传统媒体最大的问题,不在没有新媒体新技术,而是没有找到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体制、机制。“纸媒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只要灵活地坚持做好一项工作,还是会成功的。”
《南宁晚报》常务副总编胡建华认为:“报纸要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报网融合应视阶段不同而变化。”胡建华称,就现状来看,纸媒搞报网融合,与其 “大而全”,还不如专精一项新媒体技术,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但从长远来说,报网互动肯定是趋势。
报纸网站的前景
作为上线才一年出头的杭州日报网,6个月实现IP地址访问流量的密集爆发性增长,一年后日均独立IP稳定在20万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国内新闻网站中是比较出色的。
对于这样的成绩,杭州日报网内容总监陈禹安将此归功于“一报一网,报网合一”的新型媒体运作模式。
杭州日报网的“一报一网、报网合一”就是以单个纸媒为单位建立网站,将传统纸媒、网络媒体合二为一,打造成新型的“融媒体”,采取一体化运作的模式,由一个编辑部一套人马来同时运营报纸和网站两种媒介。
从目前的情况看,杭州日报网“报网合一”的模式是成功的,陈禹安总结,体现了六大框架优势,即公信力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时效优势、地域优势、互动优势和经营优势。正是在这样的独特优势下,杭州日报网上线一年来,报纸向网站迁移了品牌资源、公信力资源、客户资源、受众资源等,而网站则向报纸提供了及时互动性、多媒体特性和无地域疆界性,两者优势互补,取得了双赢。
陈国权认为,为什么大部分报业集团的新闻网站办不好,就是因为他们犯了取长补短的毛病。他认为,报纸发行和影响力受区域限制,但很多人都忽略了报纸同时也受到区域性的保护,全国发行的报纸就竞争不过本地报纸;但新闻网站没有区域限制,这是新浪搜狐等新闻门户网站的长处。地方报业集团办新闻网站,就是把有区域限制的内容放到没有区域限制的网络上,很难与门户网站竞争,这属于没有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
按照市场细分的法则,在新闻门户网站这个细分市场,或者叫做分支,只可能存在几家,不可能有太多。所以,地方新闻网站如果要想实现发展,就不能搞融合,不能仍然依靠“内容为王”,而应该在运营模式上有适应网络媒体的新突破,要有赢利模式的创新,才能闯出一片天地来。比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19楼,还有济南的舜网,依靠的是社区论坛的模式。用论坛来吸引人气,再引来广告,而报纸是以新闻来吸引人气,再引来广告。它们做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主体业务都没有把报纸的新闻融合进去。
《大河报》副总编辑贡振国也认为区域因素是都市报的重要竞争优势,他说:“互联网区域占位成功,都市报很危险”。在贡振国看来,现在地方媒体之所以还有生存的大空间,主要是新媒体门户网站等还未实现很好的区域占位。未来报业到底走向如何,现在主要看两方面:掌握技术、大用户流量的互联网区域占位如何走,如果互联网区域战略走得成功,他们在区域市场分得一杯羹,都市报是非常危险的;还要看生长在网络化时代的80后、90后,他们若对报纸不感兴趣,那未来报业是很危险的。
期间,与会总编还与宁波大学的学生们分别就:数字化时代国际报业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的竞争与融合、纸质媒体经营模式创新与突破、都市报特色与优势、都市报与文化体制改革五个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