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都市周报》突围:城市周报如何做强

来源:中国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8日 09:32 

 2007年4月12日,《都市周报》在杭州创刊,三年后实现首度盈利,获评“最受广告主青睐的生活报”,并以西湖现代音乐节为代表成功做出了一系列自有活动品牌。

  三年间,《都市周报》在产品、渠道、营销各方面,有过种种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坚持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到最符合所处市场环境的道路。

  产品革命:以不同的产品应对市场变化

  差异化竞争,这是《都市周报》从创立之初就确定的核心产品原则。

  初始期:迅速赢得市场

  2007年,新生的《都市周报》打赢了第一仗,用全新产品获得了市场初步认可。

  形态不一样:《都市周报》选择了国际休闲类报纸流行的全新版芯,比普通都市报短一通栏。这意味着,阅读这张报纸的时候,不必像读都市报一样,拦腰折叠。形态彰显了它休闲报纸的基本定位。

  内容不一样:既紧随全国性、全球性的时尚潮流,又忠实于所在城市的市井文化;没有时效性很强的硬新闻,但是拥有新鲜由头迅速落地的主题策划;报道类栏目占全部版面的70%,本地化的报道占全部版面的70%,报道城市中新鲜的人、有趣的事,甚至流传的话。

  图片不一样:不是新闻图片,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图片。有模特,有造型,有故事,但又绝非时尚杂志的时装大片。《都市周报》称之为“原创插图摄影”。

  标题不一样:初期的《都市周报》,开创了一种颇具饶舌感的标题风格,口语化,很长,这种出位的标题设定,在市场推广初期作用非常明显。

  调整期:周报到底应该做什么

  在获得初步市场成功之后,受市场变化及自身成长诉求的双重推动,《都市周报》在内容方面进行过很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

  主题报道:为体现主流价值观、迅速扩大影响力,曾经尝试过时政类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受地方报纸身份、本地化定位及团队人员构成的多方限制,这些报道很难做出较强的影响力。

  时尚报道:在本地内容和国际内容间有过数次摇摆,而时尚报道究竟应该以配合4A公司需求为主,还是以自身价值观表达为主,也很难确定。

  板块设置:曾经将房产、汽车、理财单独成叠,以期吸引小众群体及更多广告收入。但广告增长不尽如人意,理财分叠更是因为股市的多次跌宕,吸引力锐减。这些分叠先后出现,先后取消。

  栏目设置:《都市周报》开发设计过很多栏目,也淘汰过很多栏目。很多栏目开始时新鲜,到一定程度就难以为继。

  不断的调整,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身团队风格、所处市场环境的一条道路。

  蜕变期:2010年全新改版,初步成功

  今年,《都市周报》全新改版。以“做强一个分众媒体”为目标,窄化诉求,精准选择受众,集中力量设计主力产品。

  本次改版的主要诉求点有—

  整体定位强调差异性。通过报纸装订、内容重新分区、每周附送文艺手册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都市周报》差异化特征;

  内容操作强调策划性。强调策划先行,做精、做细,每周近十个版的头条主题策划,力求每期都有全新卖点,为目标受众提供精准化的内容产品。

  栏目设置强调精准性。精准设置城市生活类栏目,涵盖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改版几个月以来,通过多次微调,整体内容已趋于稳定。通过改版,《都市周报》的产品特色更加鲜明,有效地起到了窄化定位、精准锁定目标受众的作用。

  渠道优化:找到最合适的读者,而不是最多的读者

  报纸要怎样才能到达最适合它的受众手里?《都市周报》的渠道建立、优化过程大致分以下三个阶段—

  借力阶段:保证基本覆盖率和零售量

  杭州市区大约有1500个报摊。依托《都市快报》成熟的发行体系,《都市周报》在创刊之初,即迅速铺满所有终端,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零售量。依托母报成熟的整订战术,《都市周报》还在一两年内即拥有了数量可观的订户。创刊第二年《都市周报》基本实现了浙江全省发行。

  这些,对一张新生报纸无比重要。只有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发行量,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探索阶段:不断尝试新鲜渠道

  2008年,与渠道商合作,进入24小时便利店零售。在杭州,主流都市报都是早报,加上报摊终端成熟,很少有报纸会选择便利店作为零售终端。而对一部分城市类周报受众来说,24小时便利店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选择其作为零售终端是非常合适的。

  同一年,《都市周报》获得了进入杭州-上海动车组候车室零售的机会。短程动车组的人群特征明显,符合城市类周报的核心诉求;而且,通过动车组,也使《都市周报》拥有了一定朝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发力阶段:根据产品特征设计自身渠道

  今年改版之后,为了进一步优化渠道,保证精确发行,《都市周报》在渠道方面进行了多种优化工作,具体有—

  在《都市快报》发行网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出目标受众集中的区域,确定重点终端,开展重点工作,保证精确发行。

  根据周报各部门积累的人物数据,每周直投报纸,确保“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在杭州1000多个特定场所,如银行VIP室、通讯广场、各类高端消费场所设立报架,提高受众接触率;自主开发渠道数据库程序,保证工作科学有序。

  为了能拥有高效畅通的渠道,特别设立了发行渠道管理和数据库程序员等新职位,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责任分明。

  营销创新:除了广告,还能争取什么

  《都市周报》的营销创新方式是:以活动带动收入;深入服务客户,提供从策划到推广甚至执行的全套解决方案;利用自身团队策划能力,介入企业产品设计,共同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活动带动收入:西湖现代音乐节及新城市运动

  基于品牌推广和带动收入的双重目的,《都市周报》从创刊之日起,即将自身定性为“城市优质生活的推动者”。通过策划活动,扩大报纸影响,同时取得收入。《都市周报》立足于城市年轻群体,推出了多种新鲜、有趣、有益的活动;为使不同的活动形成连续效应和逻辑体系,《都市周报》将其统一命名为“新城市运动”。

  “新城市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已经举办三届的“西湖现代音乐节”。通过音乐节这一载体,《都市周报》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大众汽车、西湖啤酒、红牛等多个品牌进行合作。这一形式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被列为西湖博览会正式项目,得到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深入服务客户:银泰案例

  杭州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但我们却很少有商场广告。为什么?杭州商场竞争异常激烈,为防止商业机密外泄,几乎所有商场促销广告,都在凌晨时分才最终确定,发至报社。因此,商场广告基本都选择午夜清样的都市报刊登。这与《都市周报》的出版周期产生了矛盾。

  面对这样的僵局,《都市周报》的做法是:主动了解客户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甚至直接介入客户的策划工作。

  2009年10月,杭州各大商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年一度的周年庆促销活动。作为零售业的领头羊,银泰百货准备推出一系列预热广告。而根据年初计划,这些广告基本已经分配一空。《都市周报》的营销人员在此情况下,为客户提出了多种优质方案,最终打动了客户,将全部公关费用补充进广告预算,在《都市周报》上推出了多个合作版面。

  和银泰百货的合作成功破冰之后,其他商场也逐渐跟进。今年,《都市周报》已经与所有杭州大型商场有了紧密的合作,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商场广告。

  与企业共建全新商业模式:上海银行与浙中旅案例

  2009年,上海银行在杭州设立分支机构,开始推广信用卡。《都市周报》与其进行了深度合作,拿出版面资源和商家资源,共同发行联名银行卡。通过这一方式,上海银行获得了形象宣传、信用卡销售、信用卡合作商户等实际利益,《都市周报》则取得了广告收入和整合商户资源的机会,形成了双方共赢的局面。

  今年,《都市周报》对旅游版进行了深度改造,利用自身名人资源,与浙江中旅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全新旅游产品。通过合作,旅行社得到了形象宣传、产品更新以及获得团费收入的机会,《都市周报》则取得了广告收入和自身形象推广的机会,并且有效盘活了手头的资源。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