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喜多恒雄:“复合媒体时代的传媒转型”

来源:《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5日 14:02 

     日本经济新闻社是一个涉及出版、广播电视、大型网络数据库服务等业务的综合传媒集团。该社拥有80家控股公司,员工总数约8000人,其中记者1400人。与道琼斯指数齐名的日经指数便由该社发布;《日本经济新闻报》是日本五大报系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财经报纸之一;日经BP社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专业出版社。喜多恒雄先生自2008年3月担任日经社社长以来,非常热心于和中国的交流,他希望把快速发展的中国全面而真实地传达给日本国民。2010年4月8日,应清华大学-日经研究所的邀请,喜多先生首次访华,并在清华进行了题为“复合媒体时代的传媒转型——日经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的精彩演讲。

  新媒体时代报纸不会消亡

  记者: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在美国,许多报纸纷纷倒闭。在中国,报业的最新关键数据也不乐观。2006年以来,中国报纸广告收入的增幅一直低于两位数,2009年也如此。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些年来报纸广告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请问社长先生,新媒体环境下,日本报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喜多恒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平均每年下降20万至30万份。在日本平均每年的报纸发行量为5000万份,下降20万至30万份,相当于日本国每年有一个地方报纸关闭。导致日本报纸持续走下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要原因是人口的逆增长,日本的人口数量不断在下降,目前的人口为1.3亿,预计到2046年会降到不足1亿,这是导致报纸发行量不断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报纸今后发展的最大环境压力;其次是读者的阅读习惯,许多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少看报纸。

  记者:从和您的交谈中,我们已知日本传统报业也遭到了来自新媒体的较大冲击。社长先生能否结合日经的经验,谈一谈对于传统纸质报纸来说,应该发挥自身的哪些优势来减缓这些冲击?

  喜多恒雄:即使在新媒体时代,日经传统报纸也有着独特优势:

  第一,公信力优势。公信力高是报纸的最大优势。为保证日经所提供信息的高品质性,我们一直坚持这么两点:一是不上市。我们一直坚持由公司职员持股,不上市,每个员工都是主人,在内容的生产中,不受大股东持资本来施加压力的影响,尽可能保持报纸的独立性,保证报道内容的客观公正。二是在编辑局和广告局之间设立“防火墙”。双方互相不通气,客观报道事实真相,即使对日经的广告客户也是实事求是报道。因为我们认为,若屈就于某一广告客户,虽短期能获益,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公信力会降低,这样便可能损失更多广告客户。当然,我们也发现,这些理念有的需要修正,如,不上市,便使得我们在资金的筹措上常常很被动,当我们需要拓展业务时,要找到合适的投资伙伴很困难。

  第二,专业化优势。在网络环境中,那些拥有高品质专业信息的传统纸质媒体依然很有市场。日经社的纸质媒体走的都是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日经BP社所拥有的电脑、通信、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报刊都是各自行业的权威报刊;《日本经济新闻报》是与《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齐名的世界财经大报,能为广大用户提供非常专业权威的金融信息。这些拥有专业化优势的纸媒,网络媒体很难替代。

  第三,长期阅读习惯的优势。在日本,国民有着非常良好的报纸阅读习惯。以《读卖新闻》为例,该报发行量高达1400万份,按一份5人传阅计算,除老年人与幼儿外全日本几乎每人都看这份报纸。许多日本国民,尤其在经济信息的选择上,已经非常习惯于阅读日经社所提供的信息。

  综合来看,公信力、专业化优势、长期形成的良好阅读习惯,都是日经纸质媒体所拥有的优势,我相信它们对读者仍有很大吸引力。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对中国传统报业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有借鉴意义。

  记者:面对全球报业整体处于疲软的态势,学界一些专家提出了“报纸消亡论”,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曾预言,2044年报纸将消亡;2006年清华大学的 刘建明教授也提出30年后,报纸将消亡。对于报纸消亡说,您怎样看?

  喜多恒雄:我认为报纸不会消亡。对于媒体,我认为应该从两个层次去认识它: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会不断有新的传达报纸内容的形式,如电子版报纸。传统纸质报纸会受到冲击,但短期之内不会消亡,它将与电子报纸共存,日经便是如此。即便日后纸质报纸消亡了,报纸依然会存在,只不过是以其他形式存在罢了。对于日经而言,我们已经非常紧迫地意识到了传统报纸未来发展的生存危机,因此,正在实施“复合媒体时代传媒转型”计划。
走向“复合型媒体”,日经转型的发展之路

  记者:刚才您提到日经正在实施“复合媒体时代传媒转型”计划,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喜多恒雄:好的。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五年到十年内,日本的传统报业可能会分为胜组和败组两个阵营。这时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时期。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转变事业的形式,便可能会成为其中的败者。为了应对传媒市场变局,日经新闻社去年秋天制订了一个“复合媒体时代传媒转型”的计划,准备构筑“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的双头体制”,在我们看来,走向“复合型媒体”,是纸质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

  日经大力拓展电子媒体业务的最大支撑来自于自身的综合实力。比方说,在纸质媒体方面,我们有信息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泛的日经BP社,该社的许多杂志在其所属的各自专业领域,如电脑、数码家电、计算机、通信、医疗、健康、机械等领域,都是首屈一指的权威期刊;在电视领域,我们拥有非常好的影像内容;在财经数据库方面,日经财经数据库的实力在世界上也数得上。这些高品质的专业信息资源,都非常有利于我们电子媒体业务的发展。

  为使日经集团的综合实力今后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我们正把视线投向B2C(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即商家对客户)领域,以便把我们的信息以更加迅捷、精准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如,我们的电子媒体,便为用户提供了“我的日经”定制功能。只要你登陆,网站便可通过自动分析你曾读过的信息,来了解你的喜好,当你输入关键词时,便会出现专门为你量身定制的日经新闻。

  另外,我们还借助日经拥有财经、教育、人才开发等特殊领域的高品质专业信息优势,充分挖掘信息的附加值,把经营业务拓展至教育、培训等行业。实践经验证明,这样的业务拓展是切实可行的。如在教育领域,《金融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教育事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华盛顿邮报》的教育收入已占总收入的51%以上。

  记者:从您刚才所提的“复合型时代传媒转型”计划中可知,借助已有的媒体资源,来大力发展电子媒体,是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您能否介绍一下日经这些年来在发展电子媒体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喜多恒雄:其实在电子媒体的信息提供方面,日经集团已有40年的历史。早在1971年便创建了“QUICK”电子杂志,该杂志通过专用接收终端向机构用户提供时刻变动的股价情报。

  1984年,日经数据库(Nikkei)得以创建,数据库收集了170多家媒体的信息,这些媒体包括日经集团的报纸,《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等全国性报纸,以及一些地方报纸和杂志。此外,数据库中还有世界5000万家企业的情报,国内100多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人事情报,和国内的宏观经济指标等等。与“QUICK”电子杂志相比,这个数据库能为消费者提供更深入的信息。

  1996年,当互联网开始普及之时,日经成立了日经网络。这是个新闻网站,网站刊登日经报纸一部分内容,同时也登载一些不便在普通报纸报道的内容。从报纸的发行数量上看,日经比读卖和朝日新闻少,但日经网络的利用者比他们两家的报纸用户人数要多。日经网目前在日本属于规模比较大的网站。

  2007年,日经的数字盈利已经超过了纸质盈利。目前,日经的企业战略是,把数字化业务培养成日经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3月23日,日经开始对部分电子版新闻收费,这将成为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盈利来源。用户可以通过付费使用新闻电子版的方式获取纸媒上没有充分公开的信息。

电子版收费很正常

  记者:刚才您提到新闻电子版收费,这是个非常有意思也是目前争议很大的一个话题,2010年1月1日,我国的《人民日报》也推行了电子版收费。在一些人看来,长期免费使用新闻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信息消费习惯,现在突然收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自然而然会放弃需要交钱的新闻,而选择其它免费新闻,对此,您怎样看?

  喜多恒雄:关于电子版收费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已讨论过很多次。在中国,新闻是免费的,这是大家公认的,现在不知不觉一些网络新闻开始收费,当然就不习惯。

  但是细细想来,新闻其实也是商品,和其它商品一样,它也应该有经济价值。报社采集新闻,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能从所报道的新闻获取收益,还会有哪个报社愿意采集新闻。目前新闻电子版收费正在逐渐成为世界新潮流。

  在中国,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他们都免费提供中文在线新闻,但在美国和英国,在线阅读这些报纸是需要付费的。默多克收购了《华尔街日报》后表明,自己网站新闻的经营以后都会收费。英国的《泰晤士报》,从今年6月开始电子版收费。美国的《纽约时报》也赞同电子版收费。

  在日经,前面已提到电子版是部分付费,部分免费。最基本的信息谁都可以免费阅读,有的信息需要免费登录,有的信息需要付费登录才能阅读。

  有价值的情报需要花钱来读,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很傲慢,但对日经而言,1500名记者和编辑在世界各地不分昼夜地提供优质的信息,如果他们的收入低的话,也会影响到信息的质量。当然并不是说用户不花钱,我们就提供品质很差的情报。我们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当然应该严格控制错误情报的泛滥。

  从目前来看,日经电子版刚刚开始运行,但其发展势头出乎意料的好,另一方面我们对该电子版也不寄希望于短期之内能有大的发展,纸质报纸的年收入是1800亿日元,如果今年电子版能达到几十亿,我们就很满足了。实践证明,传统的依靠广告来创收的报纸赢利模式已不可靠,应该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如电子版收费。

  记者:对于许多报社来说,如何设计较为合理的电子版收费模式,是个非常头疼的难题。如果收费不合理的话,便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市场效果。对于这个问题,日经是如何来解决的?

  喜多恒雄:日经创办的新闻电子版,是复合多元化的电子媒介。我们的新闻电子版实行会员制,分三个档次:一般阅览者,仅提供免费的资讯浏览,所读到的电子版与纸质版完全一致;免费登录会员,可使用部分有偿资讯;标准会员,可以有偿使用NIKKEI.com所有资讯的阅读、查询和记录等新功能。

  日经早报和晚报订阅价格每月约合人民币320元,电子版每月300元,报纸+电子版每月400元。如今的电子版价格定制,是我们反复市场调查的结果。300元价格的电子版阅读费,若再提高便可能会卖不掉;再便宜的话,很可能使许多读者放弃纸质报纸,开始阅读电子版,而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为纸质新闻是我们重要的收入基础,需要保护。总的来看,我们的电子版价格定制,是要达到既要保护纸质新闻市场,又要培育电子版新闻市场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市场

  记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包括传媒集团在内的企业都在拓宽中国业务,社长先生能否介绍一下日经在中国业务方面的相关情况,并透露一下日经在中国的日后打算?

  喜多恒雄: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世界的重心已经移到东方,移到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日本想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东亚新闻传播据点,中国便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市场。

  日经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关注中国,目前在亚洲各地派驻了21名特派记者,紧密关注中国,是这些记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日经在北京设有中国总局,在上海、广州、重庆都设有分支机构,如今正准备再在大连设立分支;2006年日经开设了日经中文网,但失败了;日经在中国大陆发行的《日本经济新闻报》不到5000份,主要提供给在中国经商的日本人和与日本有关的中国学生。

  今后,日经将致力于把中国的新闻提供给日本读者,同时,也会把日本的新闻提供给中国读者。中国现有二万四千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中国投资者去日本投资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日本的经济信息、市场信息,他们应该很有兴趣。因此,我们要认真地考虑在中国成立中文网站。这个网站可以成为外国企业接受中国对外广告的一个平台。目前,《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都有中文网站,经过多年的奋斗,已扭亏为盈。我们把他们作为榜样,尽力办一个能为中国提供高质量信息的中文网站。

  另外,对中国股票的指数,我们也想出一份力。日经指数到目前已有60年,中国还没有像日经指数这样的权威指数,我们愿意把自身的诀窍提供给中国的股票市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