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何炅代言51job广告:网络躁动症的体现

来源:周宁  发布日期: 2015年11月30日 11:14 

  2015年,何炅代言51job的广告大面积投放在分众的楼宇终端。每天上电梯的时候都能看到,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偶尔有空静下心分析,才发现真的是漏洞百出。

  总结起来,这一个广告最大问题绝不是何炅表现不好,而是以下两大问题:

  √ 对前程无忧而言:为了迎合年轻一代,主题偏离企业核心价值与主流价值观,利用不合理心态与社会矛盾进行营销,损伤平台定位及客户关系。

  √ 对整个广告策划行业而言:我们仍处于重硬件轻软件的时代,重视请谁代言而忽略策划与传播。

  首先来看广告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偏离企业服务价值。

  一个企业最核心的服务价值,往往体现在企业核心广告语里。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麦斯威尔的"Good to the last drop",IBM的"No business too small,no problem too big"。前程无忧也不例外,它有着一句非常好的广告语:“Good choice,good job”。

  然而今年播出的这个视频广告,始终传播着两句主题语:“周末也不停地开会的老板,随时随地发飙的老板,换掉他,就上51job”。问题就出现在对这几句话的把握上。

  1、这个广告的定位十分精准:85后、90后。

  理由如下:一位2015年还要上51job的85前绝对是一位职场loser——看看年龄,30岁还要投简历;给个建议就是专心工作,少上51job。另一方面,企业在51job上能找到人,但是不要指望上51job找到人才。好人才早就被老板们和猎头们挖走了!上51job的,都是没人主动挖,没人帮着推荐简历的。51job很清楚这一点,非常合理地将广告定位设定在职场新人。

  2、这个广告的策划团队将85后的特质定位于自我意识,大家都知道,这没错。

  然而自我意识是个中性词,明显的是这个广告的策划团队选择了完全迎合而不是正确引导。

  自我意识在积极的方面意味着自主,创造,不随波逐流。在消极方面则体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封闭,耐受力差,任性随意。

  3、85后的职场问题在哪里?

  凡是管理过85后的人都知道,85后最大问题就是稳定性差,学历注水,企业培训成本居高不下。这背后有两个主题词:独生子女,高校扩招。

  4、正确的职场之路应该是怎样的?或者说招聘网站假如需要传递职场信息,应该是怎样的?

  好工作其实只有几个关键词:适合,热爱,坚持。也就是找到自己适合且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坚持下去。80后比起60、70后,最幸福的机遇就是获得了自我选择权。但是选择权带来了机会门槛低,选择成本高的大问题。最大的择业成本,其实是轻易放弃。因为在企业中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人,一定处于企业的高位,而这些岗位需要时间积累,可能来自猎头,绝不可能来自招聘网站。最傻的付出,往往带来最大的收益。

  当然,我绝不反对初入职场的人更换不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的原则就是要合适与喜欢。

  5、该广告围绕老板问题,那么好老板究竟该如何呢?

  “周末还在不停加班的老板”——经济环境差,周末都有事情做,似乎不是坏事吧?比起欧洲来,中国人购买力增强了,其中之一就是勤奋。一个老板周末还在亲自带头加班,似乎也不是缺点呀!

  大白话的答案是:周末让员工加班不给加班费的老板有可能是坏老板,不给加班费也不给股份和期权的老板肯定是坏老板,自己不加班的老板是不能跟的老板,不给员工加班机会的老板是没希望的老板。

  “随时随地发飙的老板”——不尊重员工肯定不对,不敢管理那更不对。

  好吧,我是感觉到这一点上,51job的这个广告开始踩边界了,利用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方式营销。沿着这样的思维,一个年轻人到30岁的时候,要么还在不停地上51job找公司,要么作为创业者开始排斥51job。在政府倡导创新创业的今天,51job是不是不要一味盯着自己的简历库数量,更深思考如何为创业企业服务呢?

  6、广告策划的问题总结:

  该广告通过暗示No work more money来误导职场新人的工作选择与职业规划,通过可能存在的劳资纠纷来鼓励新人随时跳槽。其实,这样做唯一的受益者就是招聘网站。

  这其实是一时痛快,长久以后,当95后30岁的时候是否会出现一句话:“一事无成,就因为常上51job”。

  那么,造成这类广告出炉的问题在哪里?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即使请明星代言,做出的仍然是不合格广告的局面?

  广告的本意是信息传达,传播,最终达成商业转化或者商业转化率提升。然而,互联网新贵们,或者是融了许多钱的土豪们还在用购买电脑的思维做广告。

  近几年传统行业不景气,满世界的分众广告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可是这些新型的公司还根本没有学会营销,只会比拼“硬件”。从大处说,这些公司高层最关心的是请了哪位明星。赶集网请来姚晨,58同城请来杨幂,齐家网请来黄晓明,51job请来何炅,人人车请来黄渤。可是,真正能体现传播本质的策划有多少?可以想象,在这些互联网企业老板的预算中,策划的预算估计连明星的零头都不足。正是在这种“重硬件,轻软件”的土豪风气下,烧钱无度,效果低下。在这些平台宣称解决客户或者行业问题的同时,自己的营销效果实在是太弱了!

  好创意该是怎样的?

  我只是回忆起微软当年有一个经典视频广告:一个小企业逐步成长城大公司,一个孩子逐步成长为科学家。这个广告并没有明星代言,却深刻打动了受众的心灵。广告,需要以策划为灵魂,传播必须考虑主流价值观。在你请明星代言的时候,你考虑过你究竟需要表达什么吗?你都上市了,都请得起明星代言了,为什么还舍不得在策划上多花一点钱呢?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