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81%的相似度,意味着什么?

2018/6/20 18:45:00 

广告门前方记者报道

早在今年戛纳国际创意节开幕前,就已有消息传出:二次来到戛纳的阿里巴巴,将联合全球知名市场研究集团凯度(Kantar)搞个大动作。如今,谜底终于揭晓——当地时间今天(6月20日)上午,阿里巴巴与凯度在戛纳的舞台上携手发布了全球首个全链路实时优化的品牌建设KPI体系,阿里巴巴集团CMO兼阿里妈妈总裁董本洪与凯度集团全球CEO Eric Salama在现场正式宣布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何谓“全链路实时优化的品牌建设KPI体系”?这一体系的推出,对品牌、代理商以及整个行业又意味着什么?以下是广告门(id:adquan_2012)第一时间给出的解读。
 
消费者资产,比你想的更重要
 
在分析这套体系之前,我们先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营销圈最爱提的“做品牌”,究竟是要做什么?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卖货”,也不是靠几个刷屏案例拉动转化就能达成的,那么再加上品牌价值观构建呢?似乎还是有些不足。总而言之,直到今天,我们都对“做品牌”这件事,没能形成一个准确的定义,更遑论能有一套系统的标准来衡量。
 
阿里巴巴开始行动了。这套新推出的所谓的“品牌建设KPI体系”,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去理解:品牌可以借助这套体系来衡量自身营销活动,换言之,它可以作为品牌判断自我价值增长的标准。这套体系的核心动力是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后者创造性提出的“消费者资产”(ConsumerAsset〉正是新体系的关键指标。
 
在消费升级的新时代,最大的变化首先出现在消费者身上.为了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喜好、掌握他们的消费习惯,商家开始围绕消费者做长期的跟踪和管理,成为一个长期的考量,出于这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经营自己的CRM。早在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发布之初,董本洪就言简意赅地对“消费者资产”进行了解释——对商家而言,把消费者变成一种资产后,公司的市场部也将由花钱的部门变成投资部门,所有与品牌产生过关联的消费者都可以当成这个品牌的资产储备。“消费者资产”与传统理念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够反映的,不仅是品牌的营销现状,还能映射出品牌未来的价值,有高度的指导作用。
 
以其为核心的这套“品牌建设KPI体系”,则是第一次从全量消费者出发,在贯穿品牌建设全链路的同时,还能针对不同阶段的情况,为品牌提供实时多样的优化路径。借助这一体系,“做品牌”能够被落到实处,而最大的受益方,除却品牌之外,还有广大为“洞察”所苦的代理商们。毕竟,当消费者的行为都能够在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中得到清晰呈现,他们将更容易据此为品牌度身打造合适的营销&传播方案。
 
81%的相关系数,意味着什么?
 
阿里巴巴与凯度的此番携手,无论从体量还是资源上,都堪称强强联手。在品牌研究行业深耕多年的凯度,拥有在数据、调研和咨询领域的丰富经验,为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而阿里巴巴的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自推出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多方角色共同构建的新营销生态,凭借强大的平台实力,为新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内核。

 
 
更重要的是,双方在体系对比和优化的过程中,发现“品牌建设KPI体系”中的许多重要指标,与凯度以往使用的品牌建设指标关联性极强:AIPL与品牌健康度指标相近,“消费者资产”与经典概念消费者渗透率更加契合,相关系数高达达到81%。
 
自1993年建立以来,在业内久负盛名的凯度成功树立了品牌建设衡量领域的权威形象。几乎所有大品牌都会采用它的品牌衡量标准作为市场部的工作考核指标,包括品牌渗透率和品牌健康度等。而“消费者资产”与消费者渗透率的相关度如此之高,说明阿里巴巴在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中囊括进的这个新概念,并不是无根之木,而是经过透彻研究得出,且能够与传统理念中的重要指数遥相呼应, 这一体系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可见一斑。
 
对品牌而言,这意味着借助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平台时,并不需要完全放弃曾使用过的营销方法论,二者可以互为参照指引,毫无疑问,这将大大降低品牌的接纳和学习成本。
 
小结
 
从划时代的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到全球首个全链路实时优化的品牌建设KPI体系,此番与凯度的合作称得上是一次全新的开始——这一体系的推出意味着阿里巴巴并不满足于帮助品牌“做生意”,更开始推出新的工具或方法论来帮助品牌“做品牌”,积累自己的品牌资产。
 
在发布会上,董本洪表示,“我们也对长远目标达成共识,通过Uni Marketing的赋能,凯度将发布一系列可以驱动效率和效能的全链路服务矩阵,这是新营销思路的一个体现,将成为品牌数字化转型路上的长远动力。”期待踌躇满志的阿里巴巴,下一次的“出手惊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