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9日 16:46 |
一、“民心”要求主持人通过对语言的深加工,把新闻的主题思想用情感的手段传递到观众心里,和观众形成共鸣,成为观众的知心人
1.传递浓浓的人情味。民生新闻是充满人情味和人性美的新闻作品,它离不开主持人情感的传递。当前,不少主持人把节目主持简单地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不去了解百姓的诉求,没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持节目叙事不叙情,让观众望而生厌。主持人要以情动人,多情才能善感,有了真情实感,主持人才不会游离于新闻稿件之外,主持状态才能根据稿件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气息才会随着情感起伏自然流动,最终达到以气推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节目主持境界。
主持人的情感来源于社会责任,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真情实感,对新闻语言进行深加工,让看似平淡的新闻语言浸润在主持人丰富的情感中,以真情实感唤起观众的共鸣,使民生新闻栏目成为主持人和观众交心的平台。
2.准确表达新闻意境。主持人要通过语言的再创作,将新闻说得立体形象,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主持人把民生新闻描绘的场景和表现的思想融为一体,形成能让观众感受到的新闻意境。节目主持人要精心备稿,明确新闻的播出目的,找准新闻主持的基调,通过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等节目主持技巧,把新闻人物的生存状态和闪光思想放在心中酝酿,等到充分“发酵”后再一吐为快。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矛盾。即使在评说批评性报道时,主持人也要站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立场上,正确把握主持节目时的语气,将“审丑”的批评性语气升华至审美的高度,以富有哲理的理念传递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起到弘扬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民众情绪的效果。
二、“民声”要求主持人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在节目中给予观众更多的话语权
民生新闻主持人要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变化,让民生新闻栏目成为人民群众实施话语权的重要载体。
1.做政治文明的推动者,为观众创造广阔的话语空间。主持人要以平民化的视角解读观众想知而未知的信息,引导观众更加客观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观众的思想越成熟睿智,就越能推动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主持人要循循善诱,用饱含激情、富有思想的语音语调叩击观众的心灵,改变他们落后的观念,使他们的话语更具思想性和建设性。
2.与观众沟通,及时传递人民群众的心声。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者,而是为观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的沟通者。主持人深入新闻采制的全过程,从新闻题材策划到新闻采写、编辑修改,再到整档节目的制作播出,做到心中有数,主持节目时才会找准对象感。 3.做有个性的主持人,又好又快地传递人民群众的心声。不妨在栏目风格与自我个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形成主持人由内而外的独特“气场”,这个“气场”会像磁场一样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主持人产生“气场”的根本方法就是心中要有观众,既要站在观众的角度看问题,又要比普通观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社会发展提出理性和建设性的建议。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吃透党的方针政策,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活跃思维。
三、“民思”要求主持人成为引导观众思想的“导师”,让观众变得更理智、更专业、更有责任心
1.做有思想力的主持人。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以高屋建瓴的思想启迪观众心志,提高观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持人要练就一双慧眼,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看到常人难以发现的本质,并能通过潜心的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的思想力。
2.做评论型主持人。当前,各级媒体都在不断增强新闻评论的力度,“新闻+评论”更合乎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需求。新闻评论代表的是媒体的最强音,评论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就要求主持人站在人性、理性和专业的立场上,说出引导观众理性思考的话语,体现民生新闻深度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实现媒体的引导功能与社会责任。
新闻评论员最基本的素质是理智和专业。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观察问题要比普通观众更细致一些,思考更深入一些,联想更丰富一些,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既有态度,又有温度,叙事不仅有情节,还有情怀。当然,评论语言不管是风趣幽默、还是犀利冷峻,说的都应是发人深省、充满人性美的大众话语,而不是生硬的教化、低俗的责骂。
3.做学习型主持人。主持人是媒体和观众最直接的沟通者,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能成为反哺观众的养料。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都是主持人要学习的内容。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