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7日 09:15 |
在广电总局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之后,网民的反应大致是有赞同有反对,而多数媒体的评论文章则以反对声音为主。
但细看一下,有些反对意见确实有点儿牵强。如多篇评论文章的题目大意都是相同的,即“屏蔽NBA,那CCTV呢?”我以为CCTV肯定也在其列。如有些评论,先把“禁令”的意义归结为“爱国”,然后痛批这种做法与爱国无关,颇有点儿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味道。还有评家质问,奥林匹克、可乐、吉普不都是外来词语吗?殊不知,这可是根据外语词翻译成的中文词呀。更有一位评论者说,到商店买手机,难道要说买“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手机,还是码分多址系统手机”?其实,“禁令”只是针对某些媒体而言,并没说在一个商店里的顾客应该如何说话。
我以为,在电视台和纸介媒体的正式新闻报道中,还是应该使用中文表述。但可以以中文为主,双语并行。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继续顺其自然,习惯成自然。
之所以以中文为主,我以为并不是“爱国”或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因为这不过是几个字母词转换为特有的中文词,与“爱国”和传统无关,主要还是从使用方便的角度考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媒体遇到的英文缩略词实在是越来越多。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P是国民生产总值,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如各类国际组织的简称,WTO是世贸组织,WHO是世界卫生组织,IMF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是(世界)经合组织;如各项体育赛事,NBA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F1是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等等。这些看似简略的字母,对不懂英文或是对相应领域不熟悉的人来说,看起来还真不明就里。 所谓双语并行,就是有关英文字母词的“禁令”范围不要太大。在正规新闻报道以外,当然应该允许英文缩略词的存在。如在电视台、电台的访谈等专栏节目中,就不必也不太可能要求嘉宾一律改口;如在媒体的专业评论或专业期刊的论文当中,也可以使用一些专业读者一看就知道的英文缩略词。在日常生活中,茶余饭后,就要看谈话交流的对象是谁了。如果大家都懂,当然不会刻意“屏蔽”。因为时代在发展,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国际通行概念,对公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扩大对外交往与交流,也是有好处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