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安徽日报》增强党报影响力

来源:中国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7日 15:17 

     党报的影响力事关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提升,提高舆论引导力关键要增强党报的影响力。在推进党报改革创新过程中,《安徽日报》以“改进创新,提质提速”为抓手,在提升党报影响力的实践中,把改进图片报道放在突出位置,用时代要求和审美眼光审视图片报道,紧紧把握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推动图片报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用时代要求审视图片报道,重在观念更新。

  一是确立“两个提升”。

  新闻图片具有形象直观、可信度高、说服力强的特点,从目前平面媒体发展趋势看,图片已经成为报纸最具冲击力、吸引力、感染力的元素,是提升办报水平的重要手段。“以图片提升办报水平,以图片提升引导能力”是《安徽日报》在办报实践中逐步确立的理念。报纸始终坚持调动图片报道的各种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图片报道在党报改进创新中的突出作用,加上文字配合、版面呼应,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坚持“新闻为本”。

  新闻性是衡量报纸图片价值的核心指标,图片报道应以新闻性为第一要义,要抓住第一时间、深入第一现场,拍好第一幅图片。好的图片应都是新闻性、真实性、艺术性的“三性统一”。《安徽日报》对图片报道运用提出“新闻为本”理念,在版面处理上,将重要新闻图片,推上重要版面重要位置,甚至上头版头条,突出图片的新闻价值。去年10月,安徽省实施世界首条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长江工程完工,《安徽日报》在头版头条及时刊出由3幅图片组成的《电力动脉跨大江》报道,为拍好图片,记者爬上260多米跨江电塔。这组图片画面宏阔深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今年3月18日,一组以《徽匠世博展风采》为题的图片又上了头版头条,这组图片背景宏伟、色彩鲜艳、标题醒目、气氛热烈,充分展示出数万名安徽建设者在上海世博会建设工地上“建精品工程,为家乡争光”的豪迈精神,具有强烈感染力,“读”来让人欣慰,令人振奋。好图片上头版头条已经成为《安徽日报》办报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

  三是做到“图片先决”。

  “图片先决”是在图片和文字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优先采用图片,突出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决定作用。在报道和版面组织上,以文配图片,以图带文,形成报道声势。根据新闻图片现场感和“实证感”强的特点,《安徽日报》在突发事件、舆论监督上,常常先让图片报道“打头阵”,再推出跟踪性文字报道,突出真实性、连续性。版面处理上突出图片报道分量,调动文字报道及其它版面元素与图片配合,形成版面视觉冲击中心。

  四是开展“图文互动”。

  头版注重以主打图片形成视觉中心,以一幅或一组图片形成“第一看点”,对头版重要稿件采取图片“嵌入”文字报道其中,形成两个“相互呼应”,与文字稿件相呼应,与整个版面相呼应。“图文互动”做得好,让中心更加突出,版面更加靓丽,阅读更加流畅。

  五是突出“栏目带动”。

  好栏目可以凸显新闻宣传主题,增强版面活力,还可以带动和聚集报纸的人气和“名气”。《安徽日报》坚持“以栏目带新闻,以栏目带版面”,精心打造了一批图片报道品牌栏目。推出了“江淮新风貌”、“聚焦”、“皖韵”和摄影专版“视线”,还有“长短镜头”和“社情连环画”等。其中焦点新闻版的“聚焦”栏目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5年,保持每个工作日天天见报,去年发稿250多期,其中不少优秀作品获得省新闻奖。该栏目紧紧围绕经济、科技、民生领域中的重要新闻,有的以时间进展为主轴线,有的以不同视角构成多面体,成为有影响的图片栏目。

  六是重视“整体策划”。

  对重要新闻事件,重视整体策划,发挥图片报道的强势冲击力,可以提升新闻的传播价值,增强报纸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新中国60华诞,策划推出“与时代同进步,和祖国共成长”图片报道专版,分7大板块,用7幅图片、7段文字,图文互动、相互映衬,记录和展示几代人的精彩人生与精神风貌。

  七是打造“视觉中心”。

  不单纯从图片用稿数量多少、篇幅大小、位置高低等方面去考量图片在版面中的作用,而是让图片在新闻和版面中“占据制高点”,担纲“主力军”。让图片在版面组织中成为主角,发挥“形象”优势,担纲“主唱”。打造各个版面的“视觉中心”,注重选用时代感强、时效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运用多种版面元素,达到与文字稿件相呼应,形成版面看点,起到吸引、感染读者的目的。

  八是注重贴近民生。

  关注民生民情,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是新闻摄影的努力方向。首先,要关注民生热点。其次,要贴近群众生活。以体验式视角抓拍细腻真实的新闻场景,以细节彰显图片报道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再次,在舆论监督中注意发挥图片报道作用,针对占道电线杆、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尤其是针对渣土车伤人问题,《安徽日报》派出记者暗访,拍出现场图片,多次连续跟踪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起到了良好的监督效果。

  二、遵循规律不断推进机制创新,重在夯实根基。

  一是坚持“靠前指挥”。

  “靠前指挥”是《安徽日报》长期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总编辑在重大宣传计划、重要新闻策划、重点主打栏目、主题宣传部署中“身先士卒”“身在其中”“身临其境”,站在采编最前沿。“靠前指挥”可以提升整体策划水平,形成总编亲上“前线”、各个部门群策群力、精心策划的良好局面;在重大策划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效率,大大缩短新闻选题从发现、策划、实施,到见报的周期,确保重要图片第一时间在重要版面见报;提高执行力。使重要摄影策划的指挥“一竿子到底”。图片报道发稿部门与一线记者均承受了直接压力,这种压力又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竞争力。
二是推行签约合作。

  省级党报需要做到全省“新闻全覆盖”,因而,要构建触角广泛、信息通畅、反应迅速、捕捉及时的新闻摄影采编团队。目前《安徽日报》自采图片月用稿量已达几百幅,全年用图片几千幅,报社摄影部专职摄影记者不到10人,无法适应办报需求。为此报社推出签约合作制度,与30多位特约摄影记者每年“合作签约”,同时由摄影美术部考核确定了一支40多人的骨干摄影队伍。目前已建立起一支由特约摄影记者、骨干摄影记者和通讯员组成的近百人的社外摄影队伍。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

  重视通过规范管理来强化社外摄影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特约摄影挂牌制度”“稿件登记通报制度”“每月好稿评选制度”“佳作年终奖励制度”等多种制度,使他们始终保持对精品新闻图片的创作激情。同时规定,特约摄影和骨干摄影必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凡特约摄影和骨干摄影提供的新闻图片,如被发现有虚假报道或经后期加工的情况,将予以通报处罚、解聘。同时,实行年度考核淘汰制。

  四是强化业绩考核。

  实行图片质量等级评价制度,鼓励摄影记者多拍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实行重点报道加分制度,对于纳入重点报道、重点策划的图片报道,深入重大新闻现场拍摄的重要新闻图片,在原有稿件评分基础上再进行较大幅度加分。实行绩效奖励与精神激励,月度表现突出的摄影记者将当选“每月之星”称号,不仅会获得一定程度的绩效奖励,还要在报社内予以通报表彰。对表现不佳的记者予以处罚,以压力促动力。

  五是建立岗位培训。

  采取定期培训、专题讲座、召开业务座谈会、集体采访等措施,提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每年组织若干次摄影采风活动,建立摄影采风基地。自去年起还开设了“报业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来报社讲课。目前,特约摄影队伍的人均年发稿量有明显上升,见报图片占到摄影部供稿的三分之二左右,好稿量也从过去的不到8%上升到20%左右。

  六是突出选题策划。

  重大主题和重大题材图片报道,要在整体策划、思想表达、角度创新、报道时效、气氛渲染、版面布局等方面锐意创新。通过每周例会,结合宣传重点,申报“聚焦”选题,精心组织实施。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国庆60周年、抗击雪灾、防汛抗旱等重大活动上,加强事前策划,推出了一批导向鲜明、新闻性强、画面感人、情真意切的高质量图片。

  七是实施快速反应。

  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关注社会突发性新闻事件动向,发挥党报权威优势,记者要做到事件反应快、到达现场快、稿件见报快。今年以来,摄影记者在合肥长江中路人行通道坍塌、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火灾、高速公路抗雪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快速反应,赶赴第一现场,有力提升了图片报道质量。

  八是完善“整体统筹”。

  对摄影采编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等做到统一谋划、统一安排、统筹兼顾。“整体统筹”是强化有效管理手段和措施,加强信息沟通、提高策划水平、完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特约摄影和骨干摄影的积极性和各部门的执行力;同时通过统筹图片报道、文字稿件、版面元素、版式设计等环节,突出图片报道的新闻价值与视觉冲击力,打造和谐统一的版面视觉风格。

  三、顺应图片报道发展趋势,重在与时俱进。

  世界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革命性影响,传统图片报道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又释放出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一、着力培养“全能型”记者。

  当前党报的集团化运作使其媒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单一功能的图片摄影记者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新形势。全能型摄影记者不仅摄影过硬,文字、摄像都要过硬,还要有思路、懂策划。采回的新闻素材即可供平面媒体使用,又可为电视、网站等供稿。未来“全方位”摄影报道决定了必须加快全能型摄影记者的培养使用。

  一要增强协调能力,构建资源网络。强化摄影记者的公关能力正是顺应报业发展的新趋势,要求通过感情、信誉甚至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广泛赢得新闻信息资源,并像文字记者那样逐渐建立起新闻线索网络。

  二要增强策划能力,争做“专家记者”。图片报道的叙事性、思想性、艺术性越来越强化,因此,摄影记者不仅要掌握高超的拍摄技能,而且要有新闻策划和一流的文字表达能力、独特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要做专家型记者。

  三要增强创新能力,跟上时代要求。目前新闻摄影的理念、形式和方法都在加大创新步伐,摄影记者要适应这种趋势,成为能够驾驭图片报道、视频报道、文字报道,同时能够掌握数字化影像处理技术的“多面手”。

  二、逐步实现“立体化”传播。

  一是多形式发布。党报新闻摄影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更多更详尽的信息,让读者在网上实现延伸阅读,以弥补报纸图片容量的局限;也可以利用党报品牌优势在网络上打造互动性摄影品牌栏目,形成品牌效应;新媒体构建的“网络舆论场”传达了公众各式各样的诉求,有助于图片报道创新理念,关注民生民情,推出更多更加真实细腻、更具人文关怀色彩的优秀图片报道。

  二是运用好资源。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为摄影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新媒体的互动性又为摄影记者理解民众的阅读需求提供了启发。

  三是拓展覆盖面。利用手机媒体方便、快捷、高效的传播特点,把报纸的重要图片以简洁、快速的方式发送给用户。

  三、积极构筑“数字化”传媒。

  一是处理数字化。整合各种图片信息资源,根据不同媒体定位以及传播形式合理的配置使用,对各类图片信息深度加工,根据不同形态媒体的特点选择内容,分别编辑成为不同报道版本,实现新闻图片资源“一次生产”,在报纸、网络、手机、视频等载体上“多次发布”。

  二是编辑网络化。建立报纸编辑网络化平台,让报纸编辑充分利用网络传递速度快、存储量大、便于整合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组织、传递、编辑和发布新闻图片。将仅供报纸版面使用的图片内容延伸编辑成适合多媒体传播形态使用的多类型图片产品。

  三是调配一体化。把集团内各家媒体的图片、音像、文字等新闻资源有效整合,做到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统一谋划、统一采编,根据党报、都市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视频新闻的不同载体要求制作不同的版本适时刊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