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对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总结:BATQ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4年1月11日 11:29 

  在2013年,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了。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很可有可能达到我现在的PC互联网市场的十倍甚至百倍,现在我们看到的移动互联网只是朝阳升起前的一抹亮光。

  这一论断的根据在于,未来的移动设备将会是多终端的,或手机、或pad、或可穿戴设备,甚至冰箱和洗衣机,卫生间的梳妆镜,其应用远比PC广泛。移动设备拓展了人类利用互联网的广度,会刺激出大量的潜在需求,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移动商业市场,形成全球性新经济模式的增长引擎。

  尽管现在,公司们仍很难从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中赚到现实利益,但用户习惯仍不断从PC向移动端转移,各方力量仍在向这个领域大举投入,竞争日渐激烈。

  2012可以算是安卓设备的爆发年,2013是安卓设备向纵深挺进的一年,而iOS设备的持续滑落已在之前被准确预测到。截止2013年末,中国的安卓设备活跃数量为3亿部,较去年增幅放缓但增量更多来自于农村地区。千元以下智能机的迅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安卓统治智能机接近80%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又将进入新一轮的跑马圈地。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是为用户带来更多实际价值而非仅提供娱乐与社交功能。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准这一趋势,并围绕这一趋势发力。让我们看看过去一年中,各方势力的种种表现吧。

  腾讯

  腾讯是BAT中在移动端动手最早的,发展也最为顺利。这倒不是因为马化腾早早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前景,而是由于腾讯对市场高度敏感的习惯造成的。那种任何业务也不愿错过,别人有自己也要有的指导思想,使得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紧跟节奏,构造出一个相对最全面的移动生态。

  过去一年,腾讯除了在微信和手Q方面获得巨大成就外,QQ浏览器的崛起,在移动新闻客户端、移动安全、移动视频等领域的步步为营,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微信的光芒似乎已压过一切,让人们无暇顾及其他。在微信这个有可能会变得超级巨大的平台上,也似乎可以承载一切。微信是个优秀的产品,但过高的期望,却有可能对其不利。

  截止2013年底,微信的用户数为6亿,拒信其中有四分之一为海外用户,其余4.5亿为国内用户。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截止2013年底为2.72亿,仅次于Whatsapp的3.5亿。微信如今已是印度等国iPhone用户下载量最大的社交工具,也是中国唯一一款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互联网产品。

  事实上,微信在社交关系方面的沉淀过程已告完成,未来再有任何新进者想蚕食微信的份额与用户,在微信不犯明显方向性错误的基础上,将花费数倍于微信所支出的成本。用户社交关系的转移成本过高,这是微信的天然护城河。

  2013年3月,高盛给出的微信估值为865亿港币,半年后这一估值飙升到了1356亿港币。腾讯股价也在2014年初时突破500港币的历史最高纪录,较2013年初的股价上涨54%,距离万亿港币的总市值已越来越近。2013年腾讯的发展速度在其历史上仅占第三位,20%左右的增速远远落后于前面两个排位,但腾讯股价仍创出历史新高。这得益于微信的超强表现,为腾讯整个集团拉高了估值。

  当然,还有并未显山露水却并不逊色的手Q,没有被纳入估值增量范围。手Q在流量上远远大于微信,可承载的服务种类甚至要多于微信,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手Q的价值也将凸显出来,成为腾讯估值的另一大增量来源。

  微信目前正开展商业化试水,新增的微信支付功能,以及微购商城和微生活等服务,对另一巨头阿里巴巴刺激很大。双方在去年8月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攻防,阿里拼死抵御微信对其电商生态的渗透,屏蔽掉微信公众号及二维码,打通与新浪微博的账号互通,全力发展类微信社交工具来往。而微信则大肆清理与阿里电商有关的公众号,稳步推进电商生态的建设和用户习惯的转移。

  微信支付给用户带来了全新体验,其便捷、简化和安全的支付流程,对支付宝构成很大威胁,更对阿里电商生态造成威胁。现在看来,移动端能否赚钱确实并不重要,引导用户进行使用习惯转移,才是当下更重要的事情。

  微信是个令人高山仰止的项目,稍有能力与之叫板者如网易和阿里巴巴,拼全力推易信和来往,最终也只能是落得惨败。而无力追赶的一众公司,也只能是羡慕嫉妒恨了。腾讯仅凭借微信一款产品,就能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之王,更何况再加上已经营许久的手机QQ等强势产品。

  腾讯的移动QQ浏览器,是过去一年表现非常不错的移动产品,在产品设计和体验上日趋细致,精雕细琢,应用了许多微创新到产品中去,市场份额也稳步上升。但在腾讯围绕着微信而展开的移动生态打造中,浏览器倒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一个产品是嘀嘀打车。

  嘀嘀打车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远超快的打车,而一些小公司已在过去一年被清洗出局。嘀嘀打车在占据市场优势的情况下,于2014年初接受1亿美元的C轮投资,并接入微信支付。嘀嘀打车即便未来几年仍不进行商业化运作,不获得产出,但只要引导用户使用微信支付,促成用户支付习惯的养成,其为腾讯带来的价值远比从市场上获得直接受益要大很多倍。

  2014年腾讯的移动端发展状况,目前看来是高歌猛进,一片繁华景象。但这也有可能是微信的强劲增长把一些异常状况掩盖起来了。腾讯的移动端也还是有一些隐忧的,其他家之所长正是腾讯之所短。

  腾讯虽然在移动支付和移动电商方面给阿里巴巴构成极大压力,但在移动搜索、应用分发、LBS等领域,对百度及360暂时没有任何威胁。2014年腾讯将在移动浏览器、移动应用分发和移动安全方面发力,移动地图业务将走差异化发展路线,以期将产业链做全,做大。2014年对于腾讯移动端而言,将会是风云激荡的一年。

  百度

  百度的移动业务在2012年三季度之前仍波澜不惊,主要原因是虽然该做的事情都在做,成效却没有显露出来。李彦宏重安卓轻iOS的论断是正确的,移动端商业模式难寻的顾虑也确实存在,但在移动端只练不说和又说又练,明显是不一样的,会给市场传递出积极与否的信号。

  好在有360的正面挑战,使得百度像是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开始发力。360挑战的是百度传统搜索业务,与移动端无关。但投资者对百度的不满并非因为其业务受到挑战,而是由于移动战略进展没有达到投资者预期。于是,一贯理性的李彦宏也开始表现出超越实际的坚定决心,用价值观给员工轻度洗脑以提振士气,制定长远战略坚定执行。这一切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百度在年初时制定的战略是移动搜索和LBS为双引擎,注重移动应用分发。当时百度移动搜索占市场最大份额,但不垄断,能拿的出手的也就移动搜索了。但也就不过半年时间,移动搜索的用户数及搜索请求均同比增长一倍,活跃用户超过一亿。地图和个人云增速更快,到上半年为止,地图就已积蓄起同高德一争高下的实力,而个人云业务的用户则飙升至8000万,为国内最大。在2013年上半年移动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百度股价从80美元开始逐步回升至100美元左右(下半年最高飙升到178美元)。

  到6月份时,百度进行了一次不动声色的架构调整,成立移动云事业部,LBS事业部。原有的搜索业务被分为搜索业务群组和前向收费群组。移动业务的脉络更趋清晰,三季度百度移动端的营收首次占总营收的10%,让一直对百度移动看衰的外界对百度的进步有了个最直观的印象。

  2013年百度进行了四次收购,其中两起与移动业务有关,首先是3.7亿美元收购客户端视频公司PPS。这对于百度旗下爱奇艺的移动视频业务意义重大,有效地弥补了爱奇艺在这一块的空缺,改善了其落后局面。

  另一起重要的收购是18.5亿美元收购占91无线,花大价钱拿到了这个利润丰厚的业务。收购后,在应用分发领域,91助手、安卓市场和百度手机助手共同发力占去了整个市场接近40%的份额,分发量达到9000万,迅速对360手机助手形成强大压力。

  到了8月份百度世界大会时,百度首次提出了轻应用概念,意图解决长尾应用的分发困境。轻应用的好处在于即搜即用,无需安装,标准化页面体验,没有终端限制,开发成本低。更重要的是,百度的移动搜索有了变现渠道,这打破了之前一直困扰百度的移动搜索商业变现问题。有些旅游类和美食类的长尾应用,在百度轻应用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分发。

  到2013年底时,百度移动搜索在一年内增长超过1600%,百度出现了14款用户过亿的移动产品,其中手机百度客户端用户过4亿,百度地图用户量过2亿。其他如手机浏览器、魔图、百度云、爱奇艺、百度视频、百度手机助手、手机卫士、安卓市场等,用户量均已过亿。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国际业务,也以移动为主。百度国际化的主要三个区域在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去年百度首先在非洲地区发布了两款移动浏览器,接着又在泰国发布了反病毒app,2014年有可能推出搜索。这种利用移动业务反向逆袭的模式是否能成,还要看日后的表现。不过百度去年发布的英文开发者工具,似乎已胎死腹中。

  现在看来,百度的移动战略是这样的:围绕搜索、LBS、应用分发、视频四大领域,打造一个包含用户、开发者在内的健全的生态系统。底层是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支撑的平台,供开发者提交产品与网站以吸引用户,第二层是应用支撑层,由百度地图、个人云、百度手机助手、手机百度客户端、91助手、百度手机卫士等百度系产品所组成,最上一层是入口和变现层,通过91无线和轻应用实现流量的分发,并收取分成,同时获取用户,向下层导入。

  百度移动端过去一年的进步很大,已围绕自身的流量入口特点建立出一个独有的移动生态,但百度的移动业务在通用性和粘性方面不如腾讯,账号体系孱弱,这是其自身基因所造成的。不过,百度似乎正在抓紧时间改善这一点。

  百度在账号体系上的改造,是通过给用户提供多层次服务来实施的。例如口碑不错的个人云,百度金融,可穿戴设备等。百度去年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布了两款产品,分别是“百发”和“百赚”,也发布了百度理财app。金融业务对账号体系的完善有着显著作用,其归属于移动云事业部之下,如果百度能将该业务做大,可以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沉淀下用户的登陆习惯。

  此外,百度移动云之下的可穿戴设备业务,也是对此现状进行改善的一个重要力量。百度所有可穿戴设备均需用个人云账号登录,而且百度对可穿戴设备的重视程度很高,对其未来寄予厚望。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前景还是可以看好的。

  2014年,百度将遭遇更强烈挑战,腾讯也将进入应用分发市场,在浏览器和地图方面也将发力,而原本铁板一块的移动安全市场也会风起云涌,百度在去年底强势推出了移动安全产品——百度手机卫士,补齐百度移动安全短板。显然基于安卓优化大师升级而来,拥有一亿用户量的百度手机卫士也将冲击着目前的移动安全市场格局。百度目前的股价已接近200美元,市值600亿,这完全得益于过去一年在移动领域取得的成绩,百度移动云部门提升了一位不到30岁的副总裁,不仅证明了百度在该领域成果颇丰,也证明其拥抱未来的决心。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移动端事实上是三巨头中最弱的,甚至比不上奇虎360。主要原因在于,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并非面向最广义用户,仅在移动电商和支付领域占有优势,但却背负着要与面向最广义用户的腾讯和百度直接竞争的虚名。

  阿里巴巴是BAT中觉悟最晚,动手也最晚的一个,收购新浪微博18%股权,可视作阿里对自身处境的一次觉醒。而在下半年力推来往的动作,则可视作对移动端现状的一种略带绝望的幡然醒悟。

  在美国也一样,移动电商的概念并不落地,因此阿里能做的事情只有在移动互联网上为传统PC购物打开一个无线化的口子。天猫、淘宝和手机支付,是阿里在移动端的核心竞争力。但当阿里体会到社交之王腾讯在移动端对其传统电商生态的侵袭之时,一场保卫战开始了。社交生态是能最直接对电商生态产生实际影响的一种业态,通过社交关系而连接在一起的实物商品交易,粘性更高,销售成本更低,而所有这些,依靠流量分配机制获取收益的阿里并不具备。如果阿里早一年力推来往,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但现在,似乎有些晚了。

  其实阿里在移动端的拓展远比想象中要早,只是失败了。早期的阿里云在移动OS方面的开拓,正是从最基础的层面试图抢夺入口的一个业务,只是这个项目过于急功近利,在涉嫌侵权遭到谷歌打压后一蹶不振,失去了上位的机会。

  国内业界一直对阿里移动端的实力有过高期待,但实际上,过去一年阿里的一切行动,都有种被逼无奈的感觉。收购新浪,高德、快的、UC、陌陌等,都是股权投资,占坑不被竞争对手获得的意图明显。而全资收购或控股的移动业务如丁丁、友盟、虾米音乐等,则对大局无甚影响。

  围绕着支付宝、淘宝和天猫这三个移动客户端,阿里聚集了一批友军,这种多国部队式的整合,对提升阿里移动端实力帮助不大,最终还是要靠提升自身实力来摆脱困境。正因为如此,四季度阿里开始力推来往,意图用构建社交关系链的方式促进电商业务,抵御微信的冲击,这可算作阿里在移动端真正发力的开始。

  过去一年,虽然手机淘宝和天猫等客户端获得超过6倍以上的发展,但两者实际成交也仅占各自PC业务的一成。这不是能通过推广手段可以改变的现状,移动电商和支付的天然属性,决定了这类业务不太可能获得与微信一样的发展速度。

  在困境之下,马云又提出了全面移动化的主张,要用手机淘宝替换掉PC上的那个淘宝,甚至还想让员工的办公环境实现全面移动化。这些主张可代表一种决心和意愿,若真的实施起来,则矫枉过正了。

  阿里的移动部队,目前除了核心的购物和支付业务之外,其余大多集中在社交和本地生活领域,出彩者鲜见。快的打车全面落后嘀嘀打车,来往与微信的差距更大,不可同日而语。新浪微博在该领域仍保持龙头位置,只是阿里在利用微博这个问题上出现错位,为了集团上市而盯着眼前蝇头小利不顾其他,盲目用微博进行粗暴的导流,导致新浪微博在用户体验上出现偏离。而18%的股权,让人不明白阿里到底是要把微博扶植起来,还是要将其消费殆尽。

  阿里在年末双12时曾发起送彩票活动,斥资三千多万元为用户购买当期双色球彩票,并赠送给用户,目的在于鼓励用户使用手机支付。而几乎同时对支付宝进行收费的政策,也是为了加强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加速将用户向移动端转移。在收购了一大堆业务之后,阿里又转向利用真金白银和资源扶持自身业务的策略,甚至不惜推出与新浪微博业务有本质冲突的来往,这种混乱的战略,让人对其后市难以看好。

  或许,阿里巴巴根本就不需要有一个移动端战略,先解决好淘宝的流量窘境,把PC端的规则调整至健康状态,让卖家有钱赚,才是阿里最该做的事情。

  阿里巴巴2014年唯一的看点,是云计算。随着亚马逊云入华脚步的临近,阿里云又要开战了,他们要随着亚马逊云的脚步前往全世界各地,与亚马逊直接展开竞争,好有骨气的想法。不过,与百度移动云的概念不一样,阿里云与移动业务是脱节的,这似乎是有别于移动业务的另一个故事了。

  奇虎360

  谈起奇虎360的移动业务,就不得不提其PC搜索,因为这家公司虽然在移动应用分发领域占据了显著位置,却除了安全和浏览器外,缺乏一个完整的移动产业链。这一点在奇虎四季度的某些表现中已能被明显感知。

  奇虎360去年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搜索业务之上,在移动安全的优势得到巩固之后,搜索成为支撑360股价的主要因素。360年末透露出搜索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20%,假若这个数字的水分不多的话,也只能证明360并没有摆脱搜索上的弱势地位,仍处在用户获取和用户习惯培养的阶段,距离颠覆百度还有不小的距离。

  360的搜索战略,应该是在份额达到30%左右启动流量注入策略,强行切下40%的份额。但从目前位置到30%的份额,是一段艰难的路程。在用户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注入流量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营收,且得不到相应回报。如果百度搜索不犯下滔天大错的话,目前的市场格局仍见不到被打破的可能。目前搜索业务在360内部的地位似乎有所下降,360必须为投资者找到新的想象空间,以维持股价。而这个想象空间,就是移动化。

  奇虎360是较早进入移动应用分发的企业,与当时的91助手是应用分发两强。这个移动端少有的能见到利润的业务,在短时间内甚至成为一个入口,帮助奇虎360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一趟早班车。

  在百度收购91无线之后,两者曾在几款国际知名游戏的分发上面,有过激烈攻防。360认为自己的植物大战僵尸在分发量上远超百度,而百度认为自己在数据上并不落后。这是笔糊涂账,不过我认为百度的分发能力并不弱于360,因为百度采用的是多渠道分发的策略,移动搜索等工具也担当了应用分发的职责,且效果很好。而360方面,只有强悍的手机助手在孤军奋战。

  360的手机游戏分发能力确实很强,其平台是游戏开发商都愿意入驻的,根据来自几家知名手游公司的分发数据来看,其数据要比百度好看得多。不过这只是游戏领域,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分发,360应该不是最强的。去年从来自手游公司的一些数据来看,360游戏分发平台和联运平台的成本已越来越高,这不是个好事。

  在移动安全领域,由于360在PC端的全面控制力,其在移动安全领域也仍是唯一霸主。手机卫士目前用户量为4亿,控制了七成的市场份额,360所有业务的崛起,都或多或少与这个强大应用有关。但在2014年,随着腾讯和百度在移动安全领域的发力,360同样也将面临激烈的挑战。

  移动安全是个入口业务,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不过,去年年末时这种重视程度似乎在BAT三强中又有所加深,腾讯将投入资源在2014年把移动安全做大,而百度也发布了自己的安全卫士,阿里巴巴也有意要发布自己的安全产品。2014年的形势,对于360而言并非那么乐观,是大力推出人们已有预期的移动搜索,还是消耗精力在移动安全领域巩固地位与对手死磕,是个两难的选择。

  以360的资源和实力而言,不大可能采取多线作战的方式,只有抓紧核心业务不放松。在多个战线与别人展开竞争,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一点360之前已有所感悟,因此一定会分清主次。

  展望2014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格局,已从群雄混战转向集中化,除BATQ之外,有能力贯彻移动战略的公司已不剩几家。这个市场将出现资源和实力向寡头集中的趋势,也会出现马太效应。最终各自占领一块地盘,各自寻找自身的商业化开发途径。

  2014年的移动大战将会异常激烈,战争将主要在BATQ这几家之间展开。在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安全、移动应用分发、移动浏览器、移动搜索和地图等领域,会有非常激烈的争夺。

  总体而言,移动搜索、移动社交和移动电商这三个领域,出现重大格局变化较难。而在移动支付、移动浏览器、移动安全和移动应用分发方面,则存在很大的争夺空间。希望各巨头的2014年,能在竞争中打出姿态,打出优雅,打出友情。

  综上所述,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会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发展,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